英国在1801—1861年,大城市人口平均增长2.085%,而小城镇和乡村人口年均仅增长1.039%,大城市人口增长比其余地区快近l倍。导致英国大城市人口增速更快的主要原因是
| A.黑奴贸易带来大量劳动力 |
| B.纺织业等制造业的发展 |
| C.世界市场形成,外来移民的涌入 |
| D.英国人口出生率迅猛上升 |
雕塑家罗丹(1840-1917年)在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指的是
| A.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 |
| B.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 |
| C.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 |
| D.倾向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 |
右图是1490年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作品表明作者意在
| A.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 | 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
| C.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 | D.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
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发生,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
|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
| 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
| 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
《蒙娜丽莎》典型地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和人格力量,是一部伟大的人文主义作品,因为
| A.达·芬奇成功的运用“圣像图”的画法 |
| B.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 |
| C.达·芬奇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其中 |
| D.它表现人的情感,颂扬人的力量,表现人性的美 |
直至19世纪初,德国人还自嘲说英国拥有海洋,法国拥有陆地,而德国只有“思想的天空”。德国在拥有“思想的天空”方面主要成就是
①拜伦创作《西风颂》②薄迦丘写出《十日谈》③贝多芬创作九部交响曲④康德创立“批判哲学”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③④ | D.①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