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一些仁人志士在意识到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同时,却又鼓吹“西学中源说”:如薛福成认为,“所谓西学者,无非中国数千年所创,彼袭而精究之,分门别类,愈推愈广,所以蒸蒸日上,青出于蓝也”。就是作为西方政治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议院,也成了中国的发明,梁启超认为,“《洪范》之卿士,《孟子》之诸大夫,上议院也;《洪范》之庶人,《孟子》之国人,下议院也”。这种历史现象的出现
| A.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承 |
| B.有助于推动当时向西方的学习 |
| C.为学习西方找到了科学的依据 |
| D.受国人盲目排外旧观念的影响 |
苏联“四五”计划和中国“一五”计划期间,两国都( )
| A.国民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 |
| B.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
| C.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或发展 |
| D.社会主义制度得以确立 |
导致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的主要原因是 ( )
| A.党在农村基本任务的变化 |
| B.新经济政策损害了农民积极性 |
| C.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 |
| D.发生了粮食收购危机 |
对苏联农业集体化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
| A.违背了农民的意愿 |
| B.与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 |
| C.使农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 |
| D.阻碍了工业化的进程 |
苏联完全解体的标志是( )
| A.公布 《 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 |
| B.签署明斯克协定 |
| C.《 阿拉木图宣言 》 签署 |
| D.“八一九”事件后,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总书记职务 |
戈尔巴乔夫首先进行的改革是在( )
| A.思想领域 | B.经济体制 | C.政治体制 | D.军事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