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伽丘《十日谈》中有篇《裁判官的故事》,故事中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他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疏通关系,还“献上一大块‘肥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最后被释放回家。该故事主要意在
| A.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
| B.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败 |
| C.倡导人生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 |
| D.抨击教会的贪婪和“灵魂获救”的骗局 |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 A.儒家 | B.道家 | C.法家 | D.兵家 |
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
|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
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 | B.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
| C.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 | D.道家最受欢迎 |
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 , 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 swell 。”这一思想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著作?这位学生应回答
| A.Kong Qiu | B.Zhuang Zhou | C.Meng Ke | D.Xun Kuang |
关于孟子、荀子思想与孔子思想的关系,说法准确的是
| A.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 B.完全背离了孔子的思想 |
| C.与孔子思想一脉相承,没有冲突 | D.都上战国形势的产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