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古代几个历史时期城市状况示意图

材料二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被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沿线导致较大的发展。
——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
材料三   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不是以封建城镇为依托而发展起来的,而是在一些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到了17—18世纪,形成了以乡村工商业为依托的中小城镇,这时期中小城镇大约已达到了700多个。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唐宋时期城市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和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说明“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的理由。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歌曲《春天的故事》
材料2: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材料3: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别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
请回答:
(1)材料1中的“老人”是谁?“春天”的内涵是什么?
(2)概括指出材料2包含的基本思想。
(3)对比材料3与材料2,文中所阐述的思想有什么发展?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1:

材料2:人民公社时期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材料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4:20世纪80年代,在湖南农村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吃饭靠‘两平’,一靠搞责任制的邓小平,二靠培养出杂交稻的袁隆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2,指出我国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失误,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2)据材料3和所学知识,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能够促进农业的发展?
(3)据材料4,概括促进我国当今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86年,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来华,送给邓小平的礼物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证章和证券样本。这位董事长心中十分忐忑不安,不知邓小平会如何看待他的礼物。让他意想不到的是,邓小平回赠了他中国刚刚上市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的股票。股票被人们看做为市场经济的标志,邓小平回赠“飞乐股票”这一行动被人们认为寓意深刻。
材料二 美国资深政治家基辛格曾与邓小平讨论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他说,如果你们成功,那将会给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同提出一个哲学问题。他的意思是,人类的认识规律将由此改变。──新华网2002年《国际社会关注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
请回答:
(1)你认为邓小平回赠“飞乐股票”这一行动的深刻寓意是什么?
(2)为什么基辛格说“如果你们成功”,“人类的认识规律将由此改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材料2:(中共)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石仲泉《中共八大史》
材料3: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1、2,概括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
(2)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和经济建设方针是怎样阐述的?八大路线的意义是什么?
(3)材料3中提到八大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指出20世纪50年代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及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的工业总产值(不包括手工业产值,下同),在五年计划的前三年共增加了177亿元,而1956年这一年就增加了139亿元。正是由于这种迅速的发展,1956年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586亿元,超过了五年计划所要求的1957年的指标。从主要工业产品看,钢产量前三年共增加了150万吨,而1956年就增加了161万吨。……此外,如电力、煤炭、石油、化学肥料、水泥等重工业产品,1956年的产量比前三年的年产量都有较多的增加。喷气式飞机、载重汽车、大型发电设备和单轴自动车床等重要新产品也都是在这一年制造成功的。——《1957年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
材料2: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实现,为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使我们在1958年和1959年取得了农业生产的连续“大跃进”,粮食两年增长46%,棉花两年增长47%。……充分发挥农村人民公社这种社会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动员全国农民和全国人民从各方面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我们就完全有可能继续保持农业生产和建设的跃进速度,也就完全有可能提早两年或者三年实现原定在十二年内实现的农业发展纲要。——《1960年政府工作报告》(谭震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归纳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2)材料2所制定的目标是否达到?原因何在?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工作基本原则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