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历时15年,行程5万里,西行印度求取佛经,带回佛经52筪、657部;回国后又潜心译经19年,翻译经书75部、1335卷。梁启超先生称其为“千古一人”;鲁迅先生曾高度赞扬其“舍身求法”的精神,尊其是“中国的脊梁”。他是
A.张骞 | B.甘英 | C.鉴真 | D.玄奘 |
“朝为田舍郞,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他们通过读书考试平步青云,入朝做官。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春秋时期 | B.战国时期 | C.秦汉时期 | D.隋唐时期 |
小明观察了《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发现有一个诸侯国曾经是春秋时期的霸主,而在战国形势图上却找不到,该诸侯国应该是
A.晋 | B.齐 | C.楚 | D.秦 |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这是毛泽东和朱德在1937年抗战前夕共同谱写的一篇祭文。其祭奠的人物是
A.黄帝 | B.炎帝 | C.秦始皇 | D.孔子 |
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而“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里的“封建”指的是
A.分封诸侯 | B.实行变法 | C.设立郡县 | D.设置行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