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成语的来源以及构成形式复杂,又往往包含典故史事,警事箴言,散见于历代典籍。它富含许多古人的智慧结晶,也可视为先民生活的历史写照。下列成语与我国春秋战国历史有关的是
①破釜沉舟      ②纸上谈兵      ③风声鹤唳   ④退避三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可知,这是报道哪次运动?

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五四运动 D.二二·九运动

叶圣陶先生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读报纸,见志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武昌起义 C.西安事变 D.渡江战役

“有希望革新这古老帝国的是新教育,新教育的肇端是同文馆。”中国近代,“同文馆”最早出现于

A.洋务运动期间 B.百日维新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 D.民国建立初期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专家,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A.广州 B.香港岛 C.台湾 D.辽东半岛

“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这首对联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状况,下列哪些是这一时期“是非”不分的表现(  )

A.1971年9月13日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1967年2月,中央“文革”小组指责一些老干部的行为是“二月逆流”
C.1976年清明节,人民群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开展“四五运动”
D.1976年,华国锋、叶剑英领导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