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这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是新形势下破解“三农”难题的战略举措。只有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全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结合材料,说明罗斯福新政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何借鉴意义。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将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2012年国家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发展:支持企业培育自主品牌;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完善进口政策,搭建更多的进口促进平台等等。同时,国家进一步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2)据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为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发展政府应如何提高服务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达9.9%,2010年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中国在短短30余年创造了西方200多年才有的经济奇迹。西方经济学界以苏联、东欧为参照,不能合理解释中国改革与经济高速增长并行的独特现象,将此称为“中国之谜”。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简析“中国之谜”的原因。
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达到2.3亿,未来20年还将有3亿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中国正进入一个“流动时代”。
材料二 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渴望与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强烈期盼改善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状况。从社会管理的视角看,引导人口有序迁移,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亟待解决的课题。
(2)用经济生活中促进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如何应对流动人口的期盼。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实际增长速度
图(A)
2008-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B)
材料二 当前,油价高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凸显,汽车消费者日趋理性,提倡环保消费和前瞻消费。这种新的消费观念催生出低油耗、低排放、一车多能的时尚新车型,并逐步引领汽车消费的新趋势。
材料三 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5 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会急剧增加。2012年,广东人均GDP约为8 570美元,但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仅占13.2%,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这一比例更低至6.26%,居民文化消费潜力未能充分释放。
(1)图(a)、图(b)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知识,分析消费新趋势对汽车行业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就政府如何拉动居民文化消费提出合理建议。(来源,
在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收入分配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2009年,我国的最低工资是我国人均GDP的25%,世界平均为58%;我国最低工资是我国平均工资的21%,世界平均为50%。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分别如图1、图2所示。
——摘编自2011年3月7日《经济观察报》
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