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或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墨子及其弟子事必躬亲,热心救世,奔走于诸侯国之间,力阻战争的爆发。 |
B.庄子在他的文章中表现出机敏与幽默、诙谐,使他与孔子的面貌迥然有别。 |
C.公元前684年,齐国向鲁国发动了一场以强凌弱的战争,在鲁国生死存亡之际, 曹刿挺身而出。 |
D.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往往需要讲究策略。 |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________。
A.也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
B.也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柏油一层沥青又一层石子下闷死。 |
C.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
D.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柏油一层沥青又一层石子下闷死。 |
下面加点的词语感情色彩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 |
B.这次屠杀安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 |
C.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 |
D.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 |
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虬须(qiú) 紊乱(wěn) 引颈受戮(jìng) |
B.荫庇(pì) 嚼碎(jiáo) 难以置信(zhì) |
C.栖息(qī) 铸就(zhù) 周道如砥(dǐ) |
D.踝骨(huái) 模样(mó) 豁然开旷(huò) |
(山西)阅读下面文段,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岩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A.文段中加点的名词,它和“留美预备学校是清华大学的前身”中的“前身”意思相同。 |
B.文段中“聚集”一词,可以用近义词“汇聚”来替代。书写“聚集”时注意两字都是上下结构,其中“聚”字共14笔。 |
C.文段中“悬岩峭壁”是并列短语,结构相同的如“铜墙铁壁”“和风细雨”等。 |
D.文段中“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一句的主干是“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其中还包含有一种新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致女儿的信》) |
B.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冰心《谈生命》) |
C.斯文·赫定坐着船兴味索然地在水面上转了几圈,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吴刚《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
D.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严春友《敬畏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