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一只空气瓶子的温暖
魏得强
①星期天,一家人购物回到小区,女儿把空的纯净水瓶子顺手放到了垃圾箱旁。13岁的女儿是进步了,以前她可是随手乱扔。但我没有表扬她,我想,这反倒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②我不动声色,走过去把空瓶子又捡了起来,随手放进了我的手提袋里。这是我的习惯,我不会把它们扔掉的,我家里不缺几个瓶子的钱,但瓶子问题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人的素养。今天,我更是要做给女儿看的。
③我知道女儿会不屑一顾,还会说我老土。如今的孩子,把面子看得很重要,穿名牌,吃肯德基,而且会比着谁会浪费。不过我会用事实告诉她,即使像有钱的比尔·盖茨,在生活中也是反对浪费的。
④果然,女儿看到我的举动很吃惊,她竟然要把瓶子从我手提袋中拿出来重新给扔掉。看女儿进入我设的圈套,我这才谆谆地教导她:“孩子,不是老爸吝啬,一只瓶子一毛钱,不值什么钱,但这也是钱,节俭是从一个空瓶子开始的。”
⑤我等待着女儿的惭愧,或者向我道歉,或者默默地从我身边走开。不想,她趁我不备,伸手把空瓶子从我手提袋里取了出来,回过头,又重新把它放到了原处。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爸,一个瓶子对咱们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人很重要。咱小区每天都有一个捡废品的老人在这转悠,好可怜哪!把瓶子放在这里,她就可以轻松地拿走。我知道,她不是乞讨的,她是靠劳动吃饭的……”
⑥看着女儿清水般闪亮的眼眸,我忽然有些惭愧了。那个老人我是知道的,每天靠捡一些废品养活自己,平时我见到她时,偶尔也会递上一两块硬币,想着自己的慈善,会自我陶醉上好一阵子。我怎么没有想到女儿说的这一层意思呢?帮助一个人,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
⑦我没有说话,只是感激地冲女儿笑,夸她长大了。我看到,暖暖的夕阳下,那只空瓶子稳稳地站在垃圾箱旁边,等待着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
⑧它带去的,有温暖,有尊严。                   
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填写下表。

人 物
事 件
心理反应
女儿
把空瓶子放到垃圾箱旁
爸爸想教育女儿
爸爸
捡回瓶子
女儿__________
女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惭愧

爸爸本想教育女儿不要浪费,教育过后,为什么“忽然有些惭愧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下面句子。
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⑦段中加点的词语“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题目“一只空瓶子的温暖”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数字阅读,一样书香四溢

李海峰

①在日前举行的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调查显示,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综合阅读率为81.6%,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4.76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3.30本,“听书”“视频讲书”等阅读形式为读书提供更多选择。

②书籍是人类思想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人们通过阅读获取人类创造积累的精神财富。阅读是浸润人的心灵和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它能够提升个人精神高度,扩展生命格局,突破思维方式,由此形成个体生命独特的精神气质,外在表现出良好的行为规范,内在拥有坚定的价值观念。

③在快节奏的今天,静下心来捧书阅读,似乎变成一件很奢侈的事。数字阅读,例如移动阅读、手机听书等,让阅读变得触手可及。据《2020—2021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达到万亿规模。数字阅读已经成为当下重要的阅读方式。

④数字阅读带来新的阅读体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⑤阅读场景与内容的无限性。数字时代,无论身在何处,电子书和手机等电子设备均可以成为“移动的图书馆”,无限量的书籍触手可及,满足了人们碎片化、多样化的阅读需求。阅读场景也更加不受限制,随之丰富起来。

⑥阅读方式与感官的多样化。眼睛不再是唯一的阅读感官,以喜马拉雅、懒人听书等为代表的音频平台让听书走进千家万户,“耳朵阅读”已经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读书“姿态”,不仅解放了人的双手、双眼,而且优质的声音和表达,也有助于听众对内容的认知。

⑦智能化沉浸式阅读正在逐步实现。元宇宙概念、人工智能、VR/AR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让阅读体验变得更加立体,使得人机互动性更强、沉浸感更足,虚拟现实相结合的场景阅读成为可能。书本内容可以在虚拟现实中展现:书中的人物动起来,演绎精彩故事情节;书中的植物、动物、建筑惟妙惟肖,阅读变成了身临其境的非凡体验。在未来,读者甚至可以参与到书中故事的创作,在虚拟现实里体验各个角色,或创造属于自己的新身份,获得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⑧尽管数字阅读带来的注意力碎片化、内容娱乐化等问题引发了各种争论与担忧,但无论读书、听书、视频看书,重要的是摄取知识和信息后的思考与消化,并沉淀为人生的养分。或许,我们无需拘泥于阅读的方式,而是始终保持阅读的习惯,让阅读温润生活,滋养心灵。

(选自《人民日报》)

(1)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2)通读全文,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3)阅读④-⑦段,请写出“新的阅读体验”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4)请依据文本概括出促进数字阅读发展的手段。

(5)请根据文章内容推测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春风辗转

王继颖

①春风在群山间蜿蜒。

②我和爱人驾车入山,被春风引至一个山坳里的村子。依山而建的房屋在公路一侧,公路另一侧是一片田园。我们把车停在公路边,沿小路走进田园。春风裹挟着泥土的气息自由弥散。正是午后,村民大概多在家中小憩,时光静谧,视野里,几只喜鹊上下翩飞。

③这片山间田园,地势高低起伏。走上一个高坡,看见一小块矮灌木枝圈起的长方形园子。一对老夫妻在园子一角忙碌,一堆湿润的泥土旁躺着几十棵白菜。白菜刚从挖开的坑里取出来,老两口弯腰低头,慢慢剥着压伤的白菜叶子。园子中间鼓着一小堆新鲜的粪肥。

④“你们从哪来?到谁家的呀?”老妇人看到我们,停下手里的活儿,直起腰身,像迎接远客般热情招呼。

⑤“我们离这儿不远,不去谁家,随便转转。”我嘴上应答着,紧挨园子停下脚步。

⑥老妇人走到园子边,隔着灌木枝和我聊起来。她身材微胖,蓝底红花的旧棉袄沾着泥土,黑里透红的脸上挂着饱满的笑容。清瘦结实的老汉也放下手里的白菜,直起腰身听我们闲聊。他微笑的脸上波纹起伏,颜色也是黑里透红。

⑦一番闲谈得知,老夫妻都已七十五六岁,三儿六孙,分出去三个小家。老两口单独过日子,坚持种庄稼地和菜园子,衣食不愁,身体还凑合,只是老妇人血压高,腰疼腿疼,吃药不少花钱。两位老人觉少,吃过午饭,在家躺不住就出来忙。白菜运回家,把坑填好,园子里施上肥,就要种春菜了。

⑧“阿姨,您和大叔接着忙,我们再走走。”我们继续移步前行,老两口挥手目送。

⑨我们返回时老夫妻还在忙碌,剥好的白菜整齐地码在一起。

⑩“你们等会儿,带两棵白菜回去!”老妇人一边招呼,挑出两棵白菜抱在怀里。

⑪“阿姨,我兜里没带钱。您有手机微信吗?我转账给您。”

⑫“白菜是送你们的,不要钱。这么多白菜,我们吃不完。再说,我们不会用手机。”阿姨说着话走到园子边。

⑬择得干干净净的白菜递出来,我一手接住一棵,沉甸甸的白菜冰凉冰凉的。微寒的春风轻拂,把一股暖意送进我心里。此时,大叔也走到园子边,一手一棵干净的白菜,执意递到我爱人手里。

⑭四棵白菜放进后备厢,我翻遍车里的储物箱和手提包才翻出三张纸币,一张50的,一张10元的,一张1元的。我再次返回园子边,给他们三张纸币,阿姨和大叔再三推辞。我执意把钱放到灌木枝里面,又快步走向公路边。

⑮依山而建的几处旧房屋,低矮,灰暗,然而若干年前砌起的每一石每一瓦,仍可见证山村百姓吃苦耐劳炼就的心灵手巧。我站在两扇紧闭的旧门外,凝视门楼上悬挂的旧灯笼。灯笼已褪尽鲜红,染透岁月叠加的沧桑。送我们白菜的老人,就住在这样的门里吗?春风带着寒气,吹皱我的心。

⑯一个中年汉子推着独轮车从斜斜的坡路上下来,车上荆条捆得整整齐齐。我问他:“这房子还有人住吗?”“谁还住这房子?我们早都搬到新房子里啦!”汉子的语调掩饰不住自豪。

⑰车行至开阔处,贴满漂亮白瓷砖的新房子映入眼帘,后备厢的白菜散发的山野气息萦绕车中,我的心中豁然舒展,轻轻舞起温煦的春风。

⑱返程时,我不由地想到自己的父母,他们也都年逾古稀,血压高,长年吃药。这样的午后,他们或许在午休,或许也睡不着,一个在电脑上下棋,一个玩手机上的成语游戏。儿女孝顺,孙辈成群,常见的老年病不影响他们安享幸福晚年。园子里那两位老人,儿孙们也该是孝顺的吧!

⑲一路辗转,黄昏时返回平原的城里。街边一位清洁工大爷仍在坚守岗位,我们靠路边停车,从后备厢里取出四棵白菜,把山野老人的善意送给小城的老人。

⑳夜坐书房,我默念“辗转”一词,除了解释为“翻来覆去”,还有一个意思:经过许多人的手或许多地方。这个意思让我心生春风般柔软的亲切感,只要善意长驻心田,就有春风辗转人间,经由你的手,拂过我的心,吹过他的暖语,再伴随谁的微笑,由城市到乡村,由山川到平原……

(选自《保定日报》,有删改)

(1)通读全篇,文中既写了春风的辗转,还写出________的辗转、________的辗转和________________的辗转等。

(2)如何理解文章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春风裹挟着泥土的气息自由弥散。

(3)第⑮段中春风“带着寒气”,第⑰段中却是“温煦的”,前后并不矛盾,请写出理由。

(4)第⑱段作者为什么写“自己的父母”?

(5)请用词语概括文中“老夫妻”的性格特点。

小说阅读

最后一次拥抱

许树建

①林海在大城市的机关单位工作,去年春节终于抽出空回到老家跟爸妈欢聚一堂。一眨眼的工夫,假期结束了。要返程的时候,林海心里不免难过起来,工作太忙了,路途太遥远了,或许下一次团聚又得是春节时。

②时候不早了,林海用力拥抱了一下妈,又向苍老的爸挥挥手,就掉头大踏步走了,再耽搁下去,他的眼泪会流出来。

③当到家的时候,妈打来一个电话,说:“海子,你走后,你爸一直不开心,酒不肯喝不说,连饭也不想吃。”

④林海忙说:“妈,您告诉爸,一有空我就会回去的,那时候我一定多陪爸几天……”

⑤妈打断林海说:“不仅仅是这个,我偷偷告诉你原因,主要是你离开家时跟我拥抱了,没有跟他拥抱,他就有点伤心了。说儿子大了不亲热了,生分了,说他以前那么喜欢你,你小时候他天天把你搂在怀里,现在连个拥抱都不肯给,这老头越过越像小孩儿了。”

⑥林海听了,心里诧异,不就是一个拥抱吗?爸竟然需要这个!

⑦不过爸说得对,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父子之间开始变得生分了。平日里总是本能地打给妈电话,打给爸总觉得无话可说。而一旦父子面对面,更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句话,跟妈倒有无穷无尽的话要说。有时跟爸不像是父子,倒像是陌生人,甭说拥抱了,连拉下手都觉得别扭。或许天底下所有的父子全是这样吧?

⑧无论怎么说,下次回去时,一定要狠狠拥抱爸一下。

⑨城里日月飞快,一晃半年过去了,林海一直忙;再一晃又过年了,林海还是忙。老家就像天上的月亮,美丽万分,却又遥不可及。好在来日方长,等忙过这阵子一定回去,还欠爸一个拥抱哩。

⑩时间跑啊跑,又不知跑了多远。这天林海忽然接到电话:爸突发疾病,不行了!

⑪林海一听,就像身后的一座可以依靠的大山塌了,一棵遮天蔽日的大树倒了,他的心脏像被一只巨手一下子摘了去,空荡荡的,除了疼,还是疼。

⑫这一路风雨无阻,日夜兼程,原来回趟老家并不算太难,也不会耽搁太长时间,只要愿意挤,总会挤出时间的,可自个儿以前怎么就那么望而生畏呢?

⑬当他一脚踏进家门的时候,正看到爸静静地躺着,妈和亲戚全围着。

⑭妈说:“你爸老早就感觉不舒服了,可不让我跟你说,说你太忙,他还说,海子说要拥抱我呢,我得好好活着……”

⑮林海好不容易才脱下鞋爬上床,坐在爸的脚底下,然后虔诚地伸出双手托住爸的后背,轻轻一用力,爸便坐了起来,啊,什么时候爸变得这么轻了?

⑯爸身上暖乎乎的,有一种熟悉的味道。那是自个儿小时候爬在爸背上时闻到的味道,是寒夜里躺在爸怀中闻到的味道。太熟悉了,又太陌生了。

⑰然后,林海把爸的头轻轻靠在自个儿的肩膀上,就像他小时候靠在爸的肩膀上一样。

⑱林海再用力搂住爸的腰,说:“爸,我拥抱你了……”

⑲爸没有回答,在几分钟之前,爸已走了。

(选自《2016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改动)

(1)请从林海的角度,围绕“拥抱”梳理本文的情节脉络,在横线上补写相关的情节内容。

①去年春节回老家,没有给爸拥抱

②接到母亲电话,决意给爸一个拥抱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老家就像天上的月亮,美丽万分,却又遥不可及。

(3)结合本文内容概括林海这一人物形象,并作简要分析。

(4)简要分析本文第⑲自然段的写法之妙。

(5)有人认为林海因为工作忙,不能与父亲说上最后一句话,情有可原;也有人持相反的观点,认为林海不能因为工作忙而不及时对父亲尽孝。请谈谈你的看法。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圆满着陆火星。“天问一号”探测器主要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含“祝融号”火星车)两部分组成。前期,环绕器是搭载“祝融号”火星车的星际专车。在将“祝融号”火星车安全送达火星后,环绕器上升至中继轨道,此后数月它将变身为通信器,建立起“祝融号”火星车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祝融号”火星车在着陆初期阶段,它与地面的通信通过环绕器采用UHF频段+X频段两种中继通信方式进行。X频段深空应答机负责环绕器与地面的通信,UHF频段收发信机负责“祝融号”火星车与环绕器之间的通信,再加上2.5米口径的大天线,共同构成一个立体通信网。

(摘编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有删改)

【材料二】

探索火星的愿望美好,难度却极大。火星与地球相距遥远,每隔780天左右才会合一次,会合时带来的理想探测窗口期仅一个月左右。不仅如此,由于探测器飞行线路会受到太阳系内多个天体的扰动,还有太阳风、空间辐射等的复杂影响,轨道设计的难度可想而知。

“天问一号”被火星捕获后,在环绕火星的三个月飞行中,拍摄了大量火星表面照片,由科学家们反复研究和比较分析,最终选出符合探测任务要求的着陆地点。

要完成降落火星的任务,还需要解决一系列更复杂的问题。“天问一号”从火星大气层外缘通过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到火星表面,整个降落过程大致分为“进入、减速、软着陆”三步。从开始踏上进入点的那一刻起,“天问一号”就迎来了此次探测旅程中最为凶险的“恐怖9分钟”。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天问一号”要从约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0米/小时,与此同时还要完成一系列的复杂动作,整个过程,不能有丝毫差错。而且由于火星与地球距离遥远、信号微弱、通信延时等原因,地面人员没有干预的机会,完全靠“天问一号”自主完成。着陆后,“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驶向火星地面,开始工作。

(摘编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从人类目前对火星的探测结果看,火星大气层很薄,氧气极少,同时充满尘埃。地表温度白天可达28℃,夜晚可低至﹣132℃,平均﹣57℃。相比于地球,火星完全不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哪怕地球环境再恶劣,从必要性来说,改造地球上的沙漠,也比改造火星容易得多。那又何谈“移民火星”?况且,即便人类已经用了半个多世纪来探测火星,但就目前探测水平来看,对火星的了解还远远达不到清晰明了的程度。之所以各国争相进行火星探索,是因为火星离地球比较近,我们的探测器能够到达。此外,其他星球,如金星的条件太过恶劣,基本不可能有生命存在,通过探测它来搞清一些重大科学问题,技术难度也比较大。综合考量下来,还是先进行火星的探索,而绝不是因为我们想“移民火星”。从科学价值来看,火星能反映出很多问题,对人类了解地球很有帮助。比如为什么同在太阳系,各个行星演化的结果却有所不同?如果能找到这其中的原因,我们就能更好地了解地球演化的历史,能够找到更多与地球有关的答案。

(摘编自《科学认识探测火星的重要意义》)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问一号”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祝融号”火星车组成,环绕器既是星际专车,又是中继通信器。

B.

火星探测难度极大,原因之一是火星与地球会合带来的理想探测窗口期相对较短。

C.

“天问一号”探测器在飞行和着陆火星的整个过程,都必须完全独立自主地完成相关工作。

D.

“祝融号”火星车在着陆初期阶段,X频段深空应答机负责环绕器与火星车的通信,UHF频段收发信机负责地面与环绕器之间的通信。

(2)说说材料二中划线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请根据材料三分析人类目前“移民火星”不具备可能性的原因。既然不具备可能性,那么“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的意义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拥抱星辰拥抱你

高绪丽

①春节过去不久,回到老家,陪父母一起吃顿家常饭菜。饭后,父亲陪着他的小外孙坐在炕头上,一本正经地打起了扑克,有时为了一张牌,两人争得面红耳赤。看着一老一小盘腿坐在那儿的模样,我们时不时笑出了声。不知不觉,夜已渐深。

②母亲要去厢房取东西,我也下炕陪她。经过院子的时候,我看到不大的院子上方,无数颗星星亮晶晶地嵌在夜空上。那一刻,颜色深邃的夜空像极了幕布,它每一分钟上演的故事,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那一刻,我像个孩子似的,仰起头,与这些星星对话。于是,记忆里那一晚的夜色,隔着二十几年的旧时光,慢慢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无风、温和,干净、清凉。

③二十多年前的那一晚,我蒙眬中看到母亲准备出门,连忙起身穿衣,把街门闩好,与母亲一前一后,投身到茫茫夜色里。

④连日干旱,村子附近的几处大湾小河早就干涸,露出打着补丁一样的河底。哪里有水湾,哪里就有人眼巴巴地看守着。我家果园的旁边恰有一个不大的水眼,我与母亲打算趁父亲外出上夜班的时间,在水眼处守夜。

⑤走过夜路的人,对星光会有种莫名的亲近,因为它会指引你,给你力量,陪你一道穿过黑暗。去山上的小路,平日里坑坑洼洼,走起来深一脚浅一脚。刚出家门那会儿,内心对黑暗还有抑制不住的恐惧,隔着胸腔,我可以清晰地听到心脏怦怦跳动的声音。可是,当我仰起头,望着那满天亮晶晶的繁星,内心竟没来由地安定下来。有了星光相伴,走起山路来,也没想象的那么困难。

⑥夜,像一块很大的黑丝绒布,罩在离头顶不远的地方,仿佛一伸手就能触到。几颗星星如同钻石一般,零零散散地点缀在黑丝绒布上,发出耀眼璀璨的光芒。不同于白天的炽热与喧嚣,眼前的世界,出奇地安静。

⑦庆幸的是,我们赶到果园旁边的水眼处时,没有人守着。

⑧此时,月亮已经爬上来了,母亲在水眼旁边找了一块石头坐下。我挨着母亲,抬起头,仰望着夜幕深处的星光。

⑨夜凉如水。半个多小时过去,水湾里的水从开始的黑咕隆咚,到明晃晃地透着亮光,越积越多。母亲弯下腰,把空桶摁到水湾底,再提上来,足有大半桶水。担心我们离开的工夫会有人来,我与母亲分别提着桶的两侧,小跑着,放低腰段,一边躲避着横七竖八的枝条,一边往果园深处跑去。我们来到一棵树下,“呼啦”一下子,把大半桶水全部倒到苹果树的树根旁边,再提着空桶小跑着回去。还坐在那块石头上,守着夜色,守着星辰,静待水湾里的水越积越多。

⑩那个夜里,我与母亲不知疲倦地给果园里的苹果树挨个浇灌,一棵树、两棵树……一桶水、两桶水……安静的夜色里,我仿佛可以清晰地听到苹果树“咕咚咕咚”喝水的声音,久旱逢甘霖的喜悦,透着无法掩藏、令人满足的诱惑,在这个夜晚,汇成一首动人的歌。

⑪后来,我不止一次怀念过那个夜晚,在不同的年纪无数次回忆过那夜的星光,到最后,那淡淡的喜悦像一块包裹着精美糖纸的糖块,在我的心头萦绕,久久不散。

⑫几天前,我们又回到老家。陪父母一起吃过晚饭,小儿想要车里的玩具,我同母亲一起去门口的车上拿。彼时,华灯初上,夜幕降临,无数颗星星在头顶上方一闪一闪地眨着小眼睛。乡下的夜空如此亲近,仿佛一伸手就可以够到那颗最亮的星星。

⑬我随口问母亲:“还记得那晚我们去给苹果树浇水吗?”

⑭母亲被问得没有防备,但马上回过神来,说:“怎么会不记得啊!那一夜,幸亏有你做伴。”

⑮我微笑着,用力抱了抱母亲。

(选自《齐鲁晚报》2022年3月30日;有删改)

(1)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将故事情节填写完整。

①仰望星空,引出回忆;②星光相伴,____________________;③再望星空,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从修辞与情感的角度,赏析第⑪段中划横线的句子。

那淡淡的喜悦像一块包裹着精美糖纸的糖块,在我的心头萦绕,久久不散。

(3)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在“母亲”身上发现了哪些美好的品质。

(4)文中反复描写那一夜的星空,那个夜晚对“我”来说有何意义?请写出你的探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