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小题。
天天忘事,四种感觉来帮忙
当你每天放错了东西或者忘记跟别人的约定时,你得靠四种感觉来帮忙了。
在开会时握拳,会后你可能会记得更多细节。据美国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参与者在记一系列单词之前右手握拳,回忆这些单词时左手握拳,记忆效果会更好,而且与根本不握拳的人相比,握拳的人的记忆效果确实更好。
研究者称,握拳激活大脑中跟情景记忆形成相关的区域。右手握拳激活左脑,加强记忆事件或行动的能力;左手握拳激活右脑,使回忆更高效。
计划参加朋友聚会或生日派对,到时候却忘记了。那样的话,你可以让你的房间充满迷迭香的气味,这种香味能让你更好地记住活动和任务。
美国西北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房间里有迷迭香气味的人能更好地记住在特定的时间交特定的东西,因为迷迭香的气味可以让人体生化系统更活跃,促进人的记忆。
以下是一个人们不经常注意到的事实:左右移动眼球会让左脑和右脑更多地相互联系,使大脑更加活跃,进而提高大脑回忆事物的能力。
据一项调查显示,在回忆之前左右移动眼球30秒钟,回忆起来的事物就会更多,也更准确。
不想在房间里到处找不到钥匙吧?在再次发生之前,让某人在你熟睡的时候,在你耳边摇这串钥匙,这样,下次你更容易回忆起这串钥匙放在什么地方。
在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中,参与者记忆有对应的音乐位置的图片,如果让他们在熟睡中听相关的声音,他们就能更快、更准确地把那些图片放到电脑屏幕上相应的位置。另外,为了让这个法子更奏效,你必须真正熟睡。
(文/韦盖利,选自《知识窗》2014年7期。)文中运用哪四种感觉来帮助记忆?下列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触觉 | B.味觉 | C.视觉 | D.听觉 |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本内容的一项是
A.右手握拳激活左脑,加强记忆事件或行动的能力;左手握拳激活右脑,使回忆更髙效。 |
B.迷迭香的气味使人体生化系统更活跃,能更好帮助人们记住特定的时间交特定的东西。 |
C.左右移动眼球会促进大脑更多地相互联系,从而能够帮助大脑更好地回忆事物。 |
D.在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中,参与者必须真正熟睡,这个法子才有效。 |
根据文意,下列人物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为了帮助自己回忆昨晚睡前背的单词,亮亮右手攥得紧紧的,让自己出了一身汗。 |
B.闻着窗台上迷迭香的花香,想着明天要交的作业,晴晴甜甜地睡着了。 |
C.为帮助自己提髙记忆力,明明发明了一套“眼球活动操”。 |
D.珊珊每天睡前把复读机的音量调小,放到枕边,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
阅读下文。
天使的礼物
⑴黄昏,儿子一如既往地推我去广场散心。二月的风变得暖起来,但是吹到脸上依然带着股寒意,就如我此刻的心境。
⑵刚坐上轮椅的时候,医生笑呵呵打趣,说我最多只能享用三周。可是如今漫长的三个月过去了,我依然坐在轮椅上。广播里正放着《吉祥三宝》,真羡慕那个丰腴健硕的妈妈,想必她到了80岁还能健步如飞吧?不像我,三十几岁就坐在轮椅上了。
⑶儿子兴致勃勃地问:“情人节送什么礼物好?”
⑷我漫不经心作答:“那要看对方喜欢什么,如果是心爱的,一句话、一首歌也是好的。”说完才觉惊骇,他刚上一年级,居然提出这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不禁想起上学期他曾说与一小女生相爱,我问,怎么爱?他答:“我们下课后一起在草坪里找灵芝草,给妈妈治病。”现在,灵芝草没找到,居然懂得过情人节了。
⑸忽然间,在淡金的晚霞里,一首英文歌响起来,我不禁感慨:“人长耳朵,就为享受这样美的声音吧!”儿子动容。
⑹回家后,儿子替我按摩,他见过医生为我做按摩。手法倒是学得有模有样,可力度远不够。窗外传来孩子的笑闹声,我发现了儿子的心不在焉,顿时心生黯然,命他快快去玩。
⑺第二天黄昏,竟然又听到那首歌,是洒水车在唱,一时间,只觉得漫天繁花落了又开,连时光都淹没了。回过神来,才发现儿子早出去了。
⑻钟点工临走时提醒我,说整个寒假儿子日日在闹市区出没。那一带网吧颇多,里面未成年人也很多,要我千万管紧孩子,她说她的儿子就是在网吧里毁了的。我心里百味杂陈,酝酿着如何同儿子谈。
⑼可儿子似乎总是很忙,没等我谈到正题,他就鱼一样溜了。是的,外面春日融融,谁耐烦整日对着一张蜡黄的面孔呢!
⑽每一次,听着楼道里咚咚远去的足音,每一步,都似踩在我心上。想起从前他寸步不离地守候着我,小朋友叫去踢足球一概不理,如今,怯得连边都不肯沾了。
⑾长叹一声。吃药罢,这一粒吃掉的是老公的轿车车灯,那一粒咽下的是儿子模型飞机的翅膀,家人的梦想悉数掉进我胃里。一时间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⑿突然,气喘吁吁的儿子冲进来:“嘿,妈妈,情人节快乐!”我惊呆了。捧着他递过来的礼品盒不知所措。儿子一叠声地催我拆开,是一张唱片。他替我放进CD机里,音乐水一般漫过来。正是我最爱的那一首。
⒀我哭笑不得,原以为这礼物是送给那个小女生的,现在居然给了我!望着那张汗津津的脸,纵有千个疑问我也只能咽下。
⒁傍晚,儿子又推我出去,他指着华丽的橱窗得意地说:“哈,我又找到一个错字!”顺着他的手指望过去,花团锦簇的五个大字:情人节快乐。哪里有错?
⒂见我疑惑,他急忙用手指在我手心画着:“是亲人的‘亲’,不是事情的‘情’,明天我要告诉老师去。”原来是这样,他一直以为是亲人节,所以误把礼物给了我。
⒃这时,一个陌生的中年人朝我们走过来。他很友好地问:“小朋友,你找到了吗?”儿子回答:“找到了,谢谢叔叔。”我诧异地望着他们。那人说,他是负责在广场播放音乐的。有天晚上儿子去找他,询问下午放的一支英文歌的名字,他说妈妈喜欢听,想买给妈妈。一下午放了那么多唱片,哪里能记得清呢?于是把所有的英文歌拿来一首首试放,最终也没有找到,但他却记住了那个执着的小男孩。
⒄洒水车过来了,开到我们身边缓缓停下,一个年轻人探出脑袋笑着问:“找到了吗?”⒅原来,那首叫做《斯卡布罗集市》的英文歌,正是这位司机帮助找到的。他也一直惦记着这个倔强的小男孩,惦记着他能否买到唱片。
⒆洒水车开走了,我们继续向前。路边一个老太太在卖音像制品,她笑咪咪地问儿子:“找到了吗?”我与儿子一道感激地回答:“找到了!找到了!”我的声音里竟有了微微的哽咽。
⒇我终于知道,我的孩子没有去网吧,也从来没有冷落我,他一直都不曾放弃对那棵灵芝草的寻找。反复地听那首歌,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这个痴痴的孩子所感动,可我知道,这份礼物,足以温暖一个母亲的一生。 请结合文章说说“天使的礼物”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文章第⑻段中画线句“我心里百味杂陈,酝酿着如何同儿子谈”,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的心里百昧杂陈?
如何理解最后一段中“痴痴”一词的意思?文章主要通过哪一件事来表现儿子的“痴”?
“找到了吗?”“找到了!”文中多处出现这个问答,分别表现了问答双方(问的人,“我”,儿子)怎样的心理?
一个小小的孩子,用自己的行动,温暖了母亲的一生,令人动容。读了全文,你有什么感想?请结合实际谈一谈。
阅读下文。
两角钱
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但我们对好多举手之劳的事情却总是熟视无睹,而不愿意伸出手来。
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往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
我寄了一摞子信件,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我只好掏出一张一百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女服务员找。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为了两角钱要找一百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她不大乐意。
我下意识弯腰又翻裤兜的时候,和一个男孩子的目光相撞。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上,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非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这更让我感到奇怪了。
没有,裤袋也翻遍了,确实找不出两角钱。我只好把那张一百元的票子又递了上去,服务员还是没有接,说了句:你再找找,这才两角钱还没有呀。可我确实没有啊,我有些气,和她差点没吵起来。
这时候,我的衣角被轻轻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那个男孩子。我看见他的手从裤袋里掏了出来,手心里攥着两角钱:“我这里有两角钱。”说完这句外乡口音很重的话,他羞涩地脸红了。原来刚才他一直想帮助我,只是有些犹豫,是怕我拒绝,还是怕两角钱有些太不值得?我接过钱,有些皱巴巴的,还带有他手心的温热,虽然只有两角钱,我还是谢了他。他微微地一笑,只是脸更有些发红了,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寄完信,我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破开了那一百元的票子,有了足够的零钱。我又回到邮局里,不过,那时已是落日的黄昏,不知那个孩手还在不在?我想如果那个孩子还在,应该把钱还给他。
他还真的在那里,还站在柜台的角上,那些民工还没有汇完钱,他是在等着大人们一起回去。我向他走了过去,他看见了我,冲我笑了笑,因为有了那两角钱,我们成了熟人,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
走到他的身边,我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但看到他那样的笑,总觉得他是在为自己做了一件帮助人的好事,才会这样的开心。能够帮助人,而且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尤其是帮助了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大许多的大人,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吧。我当时就这样想,干嘛要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呢?一句谢谢,比归还两角钱,也许,更重要吧?我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问了问:“还没有走呀?”然后,我再次郑重地向他说了声:“谢谢你啊!”他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
以后,我多次去过那家邮局,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孩子,但我怎么也忘不了他。他让我时时提醒自己,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能够伸出手来去帮助他人,一定要伸出手来。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任选其中一种),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具体分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第一美德
那天我去商场购物,人不多,队伍却始终停滞不前。我向前望去,看到一个衣着整齐的年轻女孩站在柜台前刷卡,她刷了很多次,可是每次刷卡机都无情地拒绝她。
“看上去那是一种福利卡,”我身后的男人咕哝道,“年轻人四肢健全却依靠福利养活,为什么不能像其他人一样找份工作呢?”
年轻女孩循声转过头。
“对,是我说的。”我身后的男人手指自己。
那个年轻女孩立刻涨红了脸,眼泪几乎流下来,她立刻扔下福利卡,低头跑出商店,在人们的注视下很快消失了。
这一幕使我联想到自己,自从十年前我得了癌症,就一直在使用政府救济的粮票买食品,陷入困境的人有什么办法呢?这也使我学会,当你不了解一个人的真实生活的时候,就不要评判什么。
几分钟以后,有一个小伙子走进商店,他向收银员打听那位女孩,收银员说她已经弃物而走。
“我是她的朋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小伙子焦急地询问大家。
人们好奇地聚拢过来。
“我说了一句愚蠢的话,因为我看到她使用福利卡,这种事我本不应该说出来的,很抱歉!”我身后的男人说。
“哦,真糟糕。事情是这样的,她的哥哥两年前在阿富汗遇害,留下三个小孩,不得不由她来照看抚养。她今年才二十岁,单身一人,却要养活三个孩子。”他用坚定的声音告诉每个人。
“没想到,今天发生了这种事。”小伙子不安地晃动他的双手。“这是她想买的吗?”他指着女孩的购物车问收银员。
“是的,先生,可惜她的卡无法使用。”收银员说。
店中一片沉寂。
“你肯定知道她住在哪里吧?”我身后的男人突然问小伙子,同时挤到队伍面前,掏出他的钱夹,把信用卡交给收银员,“请用我的卡结账吧,一定!”
收银员接过他的卡,开始为年轻女孩选购的商品结账。
“稍等。”他转身拉过他的购物车,把自己的一部分食品放进了女孩的购物袋里, “是的,”他对大家说,“我们现在要多养三个孩子了。”
一位女士走过来,把一只火鸡放进了女孩的购物袋里,然后三个、四个,更多的人纷纷从自己的商品中挑出几样,悄悄放进了女孩的购物袋里。
“先生,您是个好人!”小伙子感激地说。
即使你的双眼看到“真实”,但生活的真相也许并非如此。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所说:控制自己的嘴是人类必须学会的第一个美德。找出点名明文章主旨的话并抄写在下面横线上。
文章画线部分插叙“我”的情况,有什么用意?
小伙子介绍了女孩的情况后,“店中一片沉寂”,这是为什么?
文中的女孩和那位“我身后的男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女孩:
“我身后的男人”:读了本文之后,你获得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阅读下面课文段落,按要求回答问题。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②骑在牛背上手握短笛的牧童,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文段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出来。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病人
①每天下午,她都要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身,但并不能掩盖住她的典雅的气质。
②她很友善,每当有人问事时,她表现得很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③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书,又把那张报纸整整齐齐地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④楼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⑤下一趟的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仍然没有明白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想:这人真多事。
⑥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呢?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⑦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还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被丢下了。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枝玫瑰,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这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
⑧但她没有想到,她的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地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且触动了上行按钮。“神经病!”女士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⑨“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
⑩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第③段中“起风了”这一句交代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她”被电梯中其他人认为“行为不太正常”表现在哪些内容里?(用自己的话概括)
你从文中读出“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结尾处“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小说以“病人”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