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陶渊明在“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了精神归宿;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美景中偷得了片刻的宁静和欢娱;我们离不开大自然。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请以“自然与心灵”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
要求:
1.可写景,可叙事,可抒情议论,但不能写成议论文。
2.字数不少于800字,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0年末,福州一位八旬老人摔倒在路边。老人摔倒后聚集了不少围观路人。一位好心女子欲上前翻看老人是否随身携带急救药物,但被人“好心”劝阻。此后再无人上前施救,直至老人生命终结。
此事发生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有指责路人冷漠的,认为世风日下;也有替路人辩解的,认为现在好人难当。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
一群游客正在兴致盎然地参观一座古老的宅院,他们很纳闷,这座宅院的屋檐为什么特别大?为什么在屋檐下面还做了一间小巧的屋子?他们正在争论,导游告诉他们:这是供路过此地的流浪汉挡风遮雨,歇脚过夜的。游客们哑然了,同时感到一种从远古流传过来的温暖。也许,我们没有能力做一个屋檐,那就在自己的心里搭一个屋檐吧。因为,人心毕竟比屋檐大。
请以“心灵的屋檐”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写作能力
22.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高中让我们有了不一样的感觉,而我们自己正在悄悄地改变着。请以“改变”为题,写一篇文章。注意:不得抄袭,不得套题,不得出现班级、姓名。
要求:(1)字数:800字左右。(2)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展示了下面这两幅图,让大家比较两幅图中间的圆的大小。
同学们都说图2中间的圆比图1中间的圆大。但是经过测量,大家发现,这两个圆其实一样大。这个有趣的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热烈的讨论。
一个同学说:“我们的眼睛有时也会欺骗自己,所以遇事应该认真调查。”
一个同学说:“参照很重要,不同的参照会使人做出不同的判断。”
一个同学说:“事物的本来面貌,不会因人们的看法有误差而改变。”
一个同学说:“正因为有了错觉,我们眼中的世界才丰富多彩。”
……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
请以“泪水的重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定立意,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