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代乐府诗,回答后面问题。
苦寒行
南宋 刘克庄
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
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
重重帏箔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从本诗中可以看出南宋边疆的官军生活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小题。
幽居初夏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于答题纸D处)
塞外杂咏 林则徐
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①此诗作于作者被革职后,西行伊犁途中。 ②琼瑶:美玉。 诗中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天山什么特点?
结合诗歌内容,简析诗中“笑”的含义。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于答题纸C处)
水口行舟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含山店梦觉作①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九江闻雁②
(宋)陈均
烟波渺渺梦悠悠,家在江南海尽头。
音信稀疏兄弟隔,一声新雁九江秋。
注释:①含山在今山西;韦庄,晚唐诗人,写这首诗时在江南安家。
②九江在今江西;陈均,南宋诗人,福建莆田人。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南梦”“梦悠悠”,两诗都借助“梦”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B.韦诗首句着一“惯”字,说明流离失所、作客他乡已是诗人的生活常态。 |
C.陈诗“渺渺”既绘水面空阔辽远,又是诗人惆怅和落寞心境的真实写照。 |
D.两首诗中的“客天涯”和“海尽头”都客观再现了诗人别家漂泊的遥远。 |
旅人静默,孤灯相伴,韦诗中的“灯”寄托了诗人浓郁的情愫。历来诗家常借“灯”寓漂泊孤独之感。下列诗句中的“灯”也寓有此感的两项是
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宋·辛弃疾《破阵子》) |
B.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唐·高适《除夜作》) |
C.溪边唤客闲持钓,灯下留僧共覆棋。(宋·陆游《闲趣》) |
D.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 (唐·蒋贻恭《咏蚕》) |
E.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唐·马戴《灞上秋居》)两首诗的末句在抒情方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这两句诗分别作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旅雁
朱敦儒①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相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②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注】 ①靖康元年(1126年)十一月,金兵强渡黄河,朱敦儒加入了流亡队伍,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②矰缴:系着丝绳射鸟用得短箭。本词描写了“旅雁”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透过旅雁的形象,呈现出的是一幅怎样的南渡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词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