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4月底梁启超致电外交协会:“对德国事,闻将以青岛直接交还,因日使力争,结果英、法为所动。吾若认此,不啻加绳自缚。请警告政府及国民,严责全权,万勿署名,以示决心。”梁启超在这封电报中建议:请政府“严责”全权大使,一定不能在和约上签字。这表明 ( )
| A.当时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妥协退让 |
| B.梁启超已变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斗士 |
| C.梁启超反对袁世凯政府的卖国外交政策 |
| D.梁启超具有近代民族主义思想 |
“抗日战争胜利了,民族工业为何却陷入绝境了呢?”下图所反映的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的原因之一是
| A.美国对华经济侵略与掠夺加剧 |
| B.官僚资本摧残、挤压民族企业 |
| C.国民政府增捐加税,通货膨胀 |
| D.民族工业原料昂贵,产品滞销 |
清末考取状元,但未贪恋官场,而选择了实业救国,被誉为“状元实业家”的是
| A.张謇 | B.梁启超 | C.李鸿章 | D.荣德生 |
“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敝者。”基于这种认识,洋务派着手
| A.创办军用工业 | B.创办民用工业 | C.创办近代海军 | D.创办新式学校 |
鸦片战争后,我国东南沿海农业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主要“新”在
| A.增加了许多农业新品种 |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 |
| C.出现了近代大农业 | D.生产方式出现了质的飞跃 |
一位听书人,身穿暖和的棉布衣服,手里把玩着粉彩蝴蝶鼻烟壶,吃着鲜嫩的熟玉
米,津津有味地倾听评书《三国演义》。请推断该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唐朝 | B.宋朝 | C.明朝 | D.清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