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从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到郑观应《盛世危言》中的“西学篇”,再到20世纪初编著的《新学书目提要》。这一演变反映的实质是( )
A.中国学习西方从器物到制度层面的过程 |
B.中国人从天朝上国向正视现实的态度转变 |
C.近代中国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历史必然 |
D.顽固派和洋务派、顽固派和维新派的斗争 |
"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吴晓东;那根本就不是法律。"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 | 卢梭 | B. | 伏尔泰 | C. | 孟德斯鸠 | D. | 康德 |
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取时,"把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这一措施
A. | 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 |
B. | 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
C. | 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 |
D. | 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 |
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 | 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 B. | 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
C. | 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 D. | 发挥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国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这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
①平等性②广泛性③继承性④深刻性
A. | ①③④ | B. | ①②③ | C. | ①②④ | D. | ②③④ |
1938年4月,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桥的妻子美惠子:陈怀民猛撞高桥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笔着两中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同时表示他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有爱地握手。此事
①发生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② 反映了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
③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④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
A. | ③④ | B. | ①③④ | C. | ②③④ | D. | 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