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民工小李在广东打工,与房东因房租发生纠纷。于是小李在春节回家期间,向自己所在县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法院接到诉状后,经审查认为不符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
(1)法院为什么不受理小李的诉讼请求?
(2)法院在接到诉状后,要从哪些方面判定起诉是否成立?
2012年11月8—14日召开的中共十八大完成了党的领导人新老交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材料二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重点强调了责任。他指出,这个重大的责任,就是对人民的责任。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这个重大的责任,就是对党的责任。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领导人民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因此而自豪,但我们自豪而不自满,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应该如何推进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2)依据材料二,运用政党知识,分析为什么说“这个重大的责任”既是“对人民的责任”,又是“对党的责任”。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十年来,我们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我们不断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我们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义法治精神;从“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和刑事诉讼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扎实开展基层群众自治到实现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试说明材料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哪些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60年来,党中央始终把帮助西藏发展经济、改变落后面貌放在西藏工作的首位,制定了一系列扶持西藏经济发展的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在中央的大力扶持和全国各地的支援下,西藏经济实现了历史性跨越。2013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507.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59年的83.3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7万元,是1959年的34倍。
(1)联系材料一,从政治生活角度,简述西藏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意义。
材料二2011年8月4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的全国反恐怖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化民族团结教育,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始终把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和国家安全作为维护新疆稳定的主要任务。
(2)简要说明上述材料所提要求的政治生活依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强调: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转变国务院机构职能,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国务院机构改革重点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根据改革方案,撤销铁道部,将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5个。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 》,中国铁路总公司于2013年3月挂牌成立,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负责铁路运输统一调度指挥,经营铁路客货运输业务,承担专运、特运任务,负责铁路建设,承担铁路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等。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相关资产、负债和人员,注册资金为10360亿元,是中央管理的国有独资企业。
国务院机构改革在行政体制改革的整体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加以说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控制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流入城市,缓解城市中粮食供求矛盾和城镇住房、交通、就医的压力,中国在1958年颁布了《户口登记条例》。 伴随着户籍不同带来的城乡“同命不同价”、“同工不同酬”,不同地区户籍附带的教育、医疗、就业福利等户籍歧视现象的出现,人们认识到原有的户籍制度设计存在许多不足。有些专家提出应取消农业户口,统一登记城市户口,但福建、广东地区等试点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只改变“户籍标签”而不改变户口背后附带的利益差别,户籍改革将是一纸空谈。为了逐渐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人们对户籍改革的思考在不断深入。
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知识,分析人们对我国户籍制度的认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