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八年级某班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请你参与其中,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一发生在什么战争以后?它使中国开始变成什么性质的社会?
(2)图二中谁被选举为南京临时大总统?他就职时宣告建立的国家叫什么名称?
(3)图三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请问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叫什么名称?
(4)图四场景发生在什么战役之后?“总统府”的被占领(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多少年的国民党政府垮台?
阅读下列材料和路线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古代著名中西陆上交通示意图:
材料二西汉的疆域图:
材料三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的这条中西通道是什么?这条通道在当时发挥了什么作用?这条通道对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还有价值吗?说出你的理由。
(2)对材料二中斜线覆盖区域,西汉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这一措施有何历史意义?
(3)材料三所示地图体现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它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有什么联系?
在数千年的文明史中,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嬴政统一全国后,决定从“三皇”、“五帝”各取一字,称皇帝。嬴政时,“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任何人对皇帝的名字都要避讳。皇帝称号确定以后,嬴政自称“始皇帝”,规定自己死后传位给子孙,“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是秦始皇首先创立的什么制度?有何特点?
材料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2)材料二出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什么文件?从此英国确立了什么政治制度?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15日)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材料四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类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趋势。
探究与创新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痛苦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历史就是历史,任何人都不能改变、否定、歪曲甚至是美化侵略历史。根据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题目:
【历史回眸】
(1)中国的近代史是从海上开始的屈辱的历史,举两例说明中国近代受到的来自海上的威胁。这些威胁产生了什么影响?
(2)说说洋务运动的口号,简析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曙光新生】
(3)这一年在上海发生了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道路,请问这件事情是指什么事件?为中国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众志成城】
(4)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说说日本投降的史实,简析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继往开来】
(5)中国为了和平一直在努力,列举中国在国际上为了和平作出的努力,并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孙中山说:“我们要解决民生问题,要先从政治上来着手,打破一切不平等条约,收回外国人管理的地域,我们才可以自由加税,实行保护政策。”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
材料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从而自觉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孙中山认为解决民生问题的的首要前提是什么?他领导了哪场革命?
(2)材料二中“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为解决这一问题新中国采取了什么措施?颁布哪一个法律文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3)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时候诞生的?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物是谁?
(4)改革开放后农业政策又做出了怎样的调整?谈谈你对农业政策不断调整的认识。
分析与探究:
材料一:自从1947年印巴分离以来,这对邻居先后三次兵戎相见,在2002年又处在第四次战争的边缘……作为南亚地区两个敌对的大国,印度和巴基斯坦在3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核武器的研制计划。……许多情报分析家都预言,21世纪人类第一场核战争很有可能在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爆发,战争的车轮一旦转动,理智和约束都将不复存在,后果将不堪设想。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说说印巴冲突的根源是什么?印巴冲突给两国及世界带来什么影响?
材料二: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外长9月5日再次在新德里举行会谈,讨论有关双方存在争议的克什米尔问题和其他双边问题。据悉,会谈第一天即取得“重大进展”,双方已就旨在促进双边关系早日走向正常化的部分互信措施达成协议。
(2)从材料二提供的信息我们看到了什么?
材料三:……3天前,以色列坦克多次开进加沙地带,又有7名巴勒斯坦人丧生;5天前,以军直升机再袭加沙,造成14人死亡;11天前,以色列南部城市贝尔谢巴发生两起自杀式公共汽车爆炸案,夺去16人的生命……最近几年来,巴以冲突不计其数。据不完全统计,在冲突中丧生的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就分别达到1000多名和2700多名。
——新华网耶路撒冷(2004)9月12日
(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始终动荡不定,请你简明地介绍一下中东地区动荡的原因。
(4)巴以冲突中,双方的极端势力用以牙还牙,以暴对暴的方法对抗,并向下一代灌输民族复仇主义思想,你认为这样做会产生什么后果?你觉得应如何有效推进中东和平进程,尽快实现中东和平?
(5)中东问题是自二次大战结束以后延续至今时间最长的一个地区热点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国际社会担忧和关注的焦点。假如请你组织一次中东和平进程成就展(以展板形式反映成就),为此:
A.请你确定成就展的主题内容: |
B.你收集材料的途径有: |
C.你收集的材料的表现形式有: |
D.此外,你认为还要解决哪些问题?(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