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过度超采地下水还导致了当地地下水位下降和地面沉降。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底通水,将极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用水紧张状况。
材料二 丹江口水库在正常蓄水位170米条件下,在保证调出区工农业发展、航运及环境用水后,多年平均可调出水量141.4亿立方米,一般枯水年也可调出水量约110亿立方米。
材料三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示意图
(1)据材料一、二说明修建南水北调工程的条件。
(2)说明南水北调对北方受水区的有利影响。
(3)推测该调水工程的建成使用对汉江下游河段可能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据《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2)》,2010年丹江口水库水质评价为中营养状态,富营养化是丹江口水库水质的主要威胁。下表为丹江口水库水源区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比例表。
土地利用类型 |
林地 |
草地 |
耕地 |
裸地 |
城镇 |
水域 |
面积比例 |
79.35% |
2.52% |
13.53% |
3.14% |
0.44 |
1.00 |
(4)据上表指出哪些土地利用类型可能会对水源区水质产生负面影响并说明理由。
该图是农业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乙两图阴影部分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和。
(2)比较:甲和乙所示区域农业生产特点的差异。
区域 |
生产规模 |
商品率 |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 |
甲 |
|||
乙 |
(3)a区域对应的是下图中的(填字母)气候类型。
(4)结合a和b区域气候的共同特点,分析发展水利设施的必要性。
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我国许多省区,2004年曾出现野猪伤人、野猪进城的事件,野猪破坏农作物更是比比皆是。为控制野猪数量,有些地区已展开适量猎杀活动(野猪为国家一般性保护动物,县级发文即可适量猎杀)。试从自然环境的角度分析近年来野猪大增的原因。
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
(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农牧交错地带是生态环境最不稳定而且脆弱、人类利用也最不稳定的地带,特别是高强度千预和掠夺式的粮食作物种植,不符合本地带的自然和经济规律,使得土地退化加速发展。
(1)将以下内容填入框图中(每空只限填一次)。
a.不因地制宜 b.不因时制宜 c.陡坡开垦 d.沙丘开垦
e.自然环境土地退化敏感 f.施肥少或不施肥 g.乱放牧 h.自然植被难以更新
i.风蚀水蚀加速 j.风蚀加剧产量下降 k.少雨年份加大农田比例 l.大风季节开垦
(2)由框图中的内容可以看出:农牧交错地带土地退化的核心问题是________的波动变化与土地利用中耕地开垦多少的波动变化及________的波动变化之间的矛盾。
(3)自然与人为因素变化的不同匹配,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高降水、低开垦、低畜量带来土地的恢复;________,则带来加剧土地退化。因此,研究并预测________,调控人为开垦及养畜比例,实施________政策,是控制这一地带土地退化、促进农业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
读“基塘生产”示意图,回答:
(1)基塘生产主要分布在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______。
(2)按农业地域类型分类,它属于( )
A.热带作物种植园 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 D.水稻种植业
(3)影响“基塘生产”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温 B.土壤 C.降水 D.地形
(4)这种模式的农业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它具有的意义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