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地的高山区,性喜冷凉,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高产并富有热量,等同同样种植面积的水稻或玉米的3-4倍,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
材料二
马铃薯在欧洲有“第二块面包”之称,曾经极大地促进了欧洲人口的增长。爱尔兰是欧洲最早引入和广泛种植的地区之一,当时的爱尔兰人每年有10个月靠马铃薯和牛奶过活。图甲为爱尔兰位置示意图。
然而,1845年爱尔兰的马铃薯田遭受枯萎病的侵袭,造成连续几年的空前大饥荒。导致马铃薯腐烂的霜霉病来源于一种真菌,这种真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发育,靠风或水携带自己的孢子来繁殖。

材料三
2015年,中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马铃薯营养丰富,加工用途多,产业链条长。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是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图乙为我国“马铃薯优势区域布局示意图”。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综合分析爱尔兰人把马铃薯作为主粮的条件。
(2)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分析大饥荒产生的地理原因。
(3)请以西南山区为例,谈谈在该地大力推广马铃薯种植及加工的依据。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为“澳大利亚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澳大利亚西南海域低气压的变化及C点风向的变化。
(2)说出城市A经历的天气系统名称,并简述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城市A的天气现象。
(3)说出9月10日06时城市B附近的气压数值范围及控制该市天气系统的气流运动特征。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畜、多风、植被稀疏。如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为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区图。

(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2)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
(3)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分析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

能源对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能源消费情况

材料二:我国风能分布图

(1)结合材料一,指出中国能源消费结构面临的主要问题。
(2)结合材料二,描述我国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特征。
(3)根据材料二,试分析甲、乙两地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
(2)图中处于人口再生产“高低高”模式阶段的是_____和_____(填字母)。目前按经济发展水平,_____________国家或地区从总体上看应属于该类型。
(3)图中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4)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_____________阶段(填字母)。
(5)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接近“_________”型模式,这种转变主要是因为我国大力开展_____________工作。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