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程式可简明地体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已知:
氧化还原反应:2FeCl3+2HI=2FeCl2+I2+2HCl;2Co(OH)3+6HCl =2CoCl2+Cl2↑+6H2O;
2Fe(OH)2+ I2+2KOH = 2Fe(OH)3+2KI; 3I2+6KOH=5KI+KIO3+3H2O
复分解反应:2HSCN +K2CO3 =" 2KSCN" + CO2 ↑ + H2O; KCN + CO2 + H2O =" HCN" + KHCO3
热分解反应:4NaClO3NaCl + NaClO4;NaClO4
NaCl + 2O2↑
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酸性(水溶液):HSCN > H2CO3 > HCN |
B.还原性(碱性溶液):Fe(OH)2 > I2 > KIO3 |
C.热稳定性:NaCl > NaClO4 > NaClO |
D.氧化性(酸性溶液):FeCl3 > Co(OH)3 > I2 |
下列关于实验安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使用、制备有毒气体应在通风橱中进行,应有完全吸收处理装置 |
B.酒精及其他易燃物小面积失火,应该迅速使用湿抹布盖灭;钠、钾等失火应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
C.汞洒落后,应立即撒上硫粉,并打开墙下面的排气扇 |
D.学生实验时应戴防护眼镜,万一眼睛中溅进酸或碱溶液,应立即用水冲洗(切忌用手揉眼睛),然后请医生处理 |
某温度下,反应X(g)+3Y(g)2Z(g)的平衡常数为1 600。此温度下,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和Y,反应到某时刻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v(正)<v(逆) |
B.平衡时Y的浓度为0.05 mol·L-1 |
C.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40% |
D.增大压强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
在1 100℃,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FeO(s)+CO(g)Fe(s)+CO2(g)ΔH="a" kJ/mol(a>0),该温度下K=0.263,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生成1 mol Fe,则吸收的热量小于a kJ |
B.若要提高CO的转化率,则应该加入适当的过量FeO |
C.若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则可以判断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
D.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若c(CO)="0.100" mol/L,则c(CO2)="0.026" 3 mol/L |
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X(g)+Y(g)Z(g) ΔH<0。如图是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t2、t3、t5时刻外界条件有所改变,但都没有改变各物质的用量。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3时减小了压强 |
B.t5时增大了压强 |
C.t6时刻后反应物的转化率最低 |
D.t4~t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大于t6时反应的平衡常数 |
设反应①Fe(s)+CO2(g)FeO(s)+CO(g) ΔH="a" kJ/mol,反应②Fe(s)+H2O(g)
FeO(s)+H2(g) ΔH="b" kJ/mol,以上两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和K2。在不同温度下,K1、K2的值如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0 | B.在973K下增大压强,K2增大 |
C.a>b | D.在常温下反应①一定能自发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