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他们将宽度为d的挡光片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砝码盘相连,在水平桌面上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光电门,记录小车通过A、B时的遮光时间,小车中可以放置砝码。
(Ⅰ)实验中木板略微倾斜,这样做目的是( )
A.为了平衡小车所受到的摩擦力
B.为了增大小车下滑的加速度
C.可使得细线拉力对小车做的功等于合力对小车做的功
D.为了使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
(Ⅱ)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将小车停在C点,在砝码盘中放上砝码,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此时小车及小车中砝码的质量之和为,砝码盘和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m,小车通过A、B时的遮光时间分别为
、
,则小车通过A、B过程中动能的变化量ΔE=_______(用字母
、
、
、d表示)。
②在小车中增减砝码或在砝码盘中增减砝码,重复①的操作。
|
③如题6(2)图乙所示,用游标卡尺测量挡光片的宽度d =________mm。
(Ⅲ)若在本实验中木板保持水平而没有平衡摩擦力,假设小车与水平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或加速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先接通电源,后拉动纸带 | B.先拉动纸带,后接通电源 |
C.电火花计时器和电磁打点计时器均使用交流电源 | |
D.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一定相等 |
(2)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从打下的纸带中选出了如图所示的一条(每两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来),图中上部的数字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
由这些已知数据计算: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
,纸带上D点相对应的瞬时速度
=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在课本上粗测油酸分子的大小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法,让油酸尽可能地在水面上散开,使其形成_______________油膜。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这层油膜的厚度可视为油酸分子的_________。
(2)在上述实验中,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00mL溶液中有纯油酸1mL,用注射器量得1mL上述溶液有200滴,把一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表面撒有痱子粉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
后,测得油酸膜的近似轮廓如图所示,图中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1cm,则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_______mL,油酸膜的面积是______cm2,根据上述数据,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________m。
(3)某同学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实验中,计算结果明显偏大,可能是由于。
A.油酸未完全散开 |
B.油酸中含有大量的酒精 |
C.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 |
D.求每滴体积时,1mL的溶液的滴数多记了10滴 |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 Hz,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为9.80 m/s2,测得所用重物的质量为1.00 kg.
若按实验要求正确地选出纸带进行测量,量得连续三点A、B、C到第一个点的距离如图所示(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02 s),那么,
(1)纸带的________端与重物相连;
(2)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B时,物体的速度vB=________;
(3)从起点O到打下计数点B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量是ΔEp=___________,此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增加量ΔEk=________(取g="9.8" m/s2);
(4)通过计算,数值上ΔEp________ΔEk(填“>”“=”或“<”),这是因为________;
(5)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
在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已知电阻丝的电阻约为10Ω,现备有下列器材供测量电阻丝的电阻时选用,应选用的器材有:_____________(只填代号)
A.量程是0~0.6A,内阻是0.5Ω的电流表 |
B.量程是0~3A,内阻是0.1Ω的电流表 |
C.量程是0~3V,内阻是6kΩ的电压表 |
D.阻值是0~1kΩ、额定电流为0.5A的滑动变阻器 |
E.阻值是0~20Ω、额定电流为2A的滑动变阻器
F.蓄电池(6V)G.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画出用伏安法测上述电阻丝的电阻的电路图,要求所测数据从零开始变化
利用物体自由落体运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
(1)已备好的器材有:打点计时器,固定计时器用的夹子、铁架台、纸带,另外还有下列器材可供选择:低压直流电源、导线、复写纸片、天平、秒表等,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是____________,还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 .
(2)若应用公式v=gt计算即时速度进行验证,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的频率为50赫兹,甲、乙两条实验纸带,如图所示,应选________纸带好.
(3)若通过测量纸带上某两点间距离来计算即时速度,进行验证,设已测得点2到4间距离为s1,点0到3间距离为s2 ,打点周期为T,为验证重物开始下落到打点计时器打下点3这段时间内机械能守恒、实验后,s1、s2和T应满足的关系为T=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