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逃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一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____ 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
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
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段中“后来满头芦花”一句用乡村常见的芦花来形容母亲的白发,突出母亲头发斑白的特征,切合母亲农妇的身份。 |
B.③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
C.④段中“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一句,既写出了老鼠的猖獗,又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劳。 |
D.![]() |
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突出了母亲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5G产业研究专家冯媛在谈到中国5G技术为什么能领先全球这一问题时表示:在经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的不同阶段后,5G技术领先来之不易。5G网络传输速率是4G的10﹣100倍。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引擎,5G是发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在线经济等新产业的重要支撑。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6月7日)
材料二:疫情期间,在北京,由5G驱动的无人机在国家体育场附近发放口罩;在广州,数百辆无人驾驶汽车不停地对街道进行消毒;在南京,一些高中利用5G技术进行了远程考试。医疗领域发现了5G的更多用途,有100多家采用了5G系统的医院在新冠疫情期间进行了线上医疗会诊。
(摘编自《参考消息》2020年5月8日)
材料三:5G专家李正茂指出:现在凡是有“智慧”这个字眼的行业,基本都跟5G有关,这就是5G带来的非常本质的变化。基于这个变化,大多数行业都会受到5G的影响,行业的运作模式、形态将会发生一些新变化。
李正茂预测,5G会让教育“大变身”,将会变革教育行业体系。过去学校有围墙,今后学校是没有围墙的。学校教育将是开放、公开、大规模的高质量教育。在5G的帮助下,距离将不再是教育难以逾越的鸿沟。
5G将让远程医疗手术成为可能。李正茂解释称,人看电视时,对100毫秒的时延几乎没有感知,但在手术中,100毫秒时延可能造成患者生命危险,这是过去远程医疗手术无法进行的原因。5G时代,远程医疗的时延低至几毫秒,让手术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
在广州,5G正被应用于机场安保。监控设备通过5G网络实现高清视频实时回传、即时分析。借助5G网络,白云机场还建立了统一监控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5G将让民航业的安全更有保障。
(摘编自《环球时报》2020年5月19日)
(1)根据材料,下列对5G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5G技术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引擎,支撑着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在线经济等新产业的发展。
B.中国5G技术领先世界来之不易,通信网络先后经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等不同发展阶段。
C.基于5G带来的非常本质的变化。所有行业都会受到5G的影响,行业的运作模式、形态已发生一些新变化。
D.5G会让教育“大变身”,将会变革教育行业体系。在5G的帮助下,教育将会越过“距离”的鸿沟。
(2)请你为“材料二”拟写新闻标题。(不超过15字)
(3)根据材料,请概括出5G将给一些行业带来哪些变化。你觉得5G还能运用在什么领域呢?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给鸟搬家
刘亮程
①我们家的院子和老陈家的院子中间隔了一小截篱笆,平常两家借点东西都是从篱笆缝里递来递去。
②一天,阿健盯住老陈家榆树说,要是把他家的麻雀赶到我们家树上多好。阿健就挤过篱笆缝,往老陈家树上扔土块儿,朝树上喊叫。
③怎么才能让鸟在我们家树上也筑窝呢?阿健说。
④等你们都长大了,麻雀看见院子里没小孩了,就会来我们家树上筑巢。二伯说。
⑤我想现在就让麻雀来我们家树上筑巢。阿健说。
⑥那我们想个办法吧,先在树上给鸟做个窝,到时候我会让那棵树上的鸟搬过来住。二伯说。
⑦二伯带着张欢、阿健、洋洋和方圆,在院子里做鸟巢。
⑧二伯从小库房里找出锯子、斧头和钉锤,用木板钉了一个方盒子,找了一些柔软的干草放进做好的鸟巢。
⑨然后,二伯让方圆爬上树,用铁丝把鸟巢绑在最高的树杈上。二伯做木盒的时候,中间隔出了盛放食物的槅档,在里面装了些小米。
⑩鸟巢安置后,第二天就有鸟在树上叫了,鸟发现巢里的食物,再叫其他鸟过来吃。
⑪过了两天,树上没鸟叫了。二伯说,可能食物吃完了。他让方圆上去又放了一些小米。鸟又在树上叫了,可是,鸟把小米吃完又飞了,没有把我们的木盒当窝的意思。
⑫这咋办呢?阿健说。
⑬不急,再想办法。二伯说。
⑭二伯让方圆爬到老陈家榆树上,把窝里的鸟蛋放到我们家树上的鸟巢里。
⑮二伯说,我们把鸟蛋移过来,鸟就会跟着过来。
⑯可是,鸟没有搬家过来,只是在我们家树上叫了一阵,又回到老陈家树上。二伯只好让方圆把鸟蛋放回老陈家榆树上的旧窝里。
⑰二伯的办法失败了。
⑱怎么办?阿健、张欢都着急了。再等等。二伯说。
⑲不久以后,老陈家树上的鸟巢孵出了小鸟,在树下都能听到小鸟的叫声。
⑳二伯又让方圆爬到老陈家树上,把小鸟全拿下来。方圆上树的时候,鸟一阵乱叫。
㉑方圆把小鸟装在衣兜里拿下来,五只精光的小鸟,张着嫩黄的小嘴直叫。张欢、阿健都围上去摸小鸟。二伯让方圆赶快把小鸟放到我们家树上的窝里,又放了好多小米进去。然后,我们回到院子。
㉒鸟看到自己窝里没有了小鸟,扯着嗓子叫,小鸟也在我们家树上的窝里叫。大鸟听到了,就飞过来,看见自己的小宝宝全搬了家,家里还有好多食物,鸟没办法把小鸟搬回旧巢,只好把我们给它筑的巢当家了。
㉓那以后老陈家树上就没鸟了,都落在我们家树上。
㉔老陈不知道我们干的事,我们干这些时,都是在他出去的时候,有一次他到街上买了个东西,回来树上的鸟就搬家了,全搬到了我们家树上。老陈望着自己家树上空空的鸟巢,又看看我们家树上的方木盒子,老陈想不通,不知道树上发生了什么。
㉕老陈家的两个女儿都出嫁到外地,剩下老陈和媳妇,院子一年四季冷冷清清,只有树上的鸟叫声,现在连鸟叫声也没有了。
㉖张欢说,她经常看见老陈朝我们家树上望,还在他们家树下撒小米,招鸟过去。鸟飞过去把小米吃了,就又回到我们家树上。
㉗二伯听了,觉得对不住老陈。
㉘又过了一两个月,小鸟会飞了。
㉙阿健说,他看见两只大鸟又回到老陈家树上的旧窝里了。我们家树上的窝留给长大的小鸟住了。
㉚二伯听了说,鸟做得很对呢。
㉛现在,老陈家和我们家树上,都有鸟叫了。
(选自《一片叶子下生活》,有改动)
(1)请结合文章情节,依据示例,完成填空。
扔土块,赶鸟儿过来→ →移鸟蛋,招鸟儿过来→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联系上下文,揣摩第㉖段画线句子,发挥想象,将“老陈”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
(4)文末交代了两家树上都有鸟叫了,作者为什么安排这样的结局?请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人为什么爱摸自己的脸
吴燕京
①有人统计过,人在不自知的情况下每小时会触摸脸部二三十次,平均两三分钟就会摸一次,而且这个习惯动作很难避免。那么,人为什么要摸自己的脸呢?
②早期的人类语言与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有很大的不同,语言学家认为,在人类语言起源初期,人用于交流的方式和动物的交流方式比较类似,两者都包含了大量的肢体动作,这是因为早期的人类语言只包含很简单的几个音节,无法满足复杂的交流需求,因此需要借助肢体动作来丰富语言交流的形态和内容。
③在人类语言形成的早期,触摸面部、额头、下巴和脖子是早期人类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类学家甚至研究了这些动作的具体意义,比如,用手掌触摸额头代表臣服于族群的首领,用手握住脖子则是向同伴发出“有危险”的警告,触摸面部和下巴可能用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看来,摸脸在人类早期是我们“说话”的一种方式。
④随着语言的发展,特别是语音变化的丰富,人类已经可以通过说话表达十分复杂的思想和感情,几乎满足了所有的交流愿望。肢体动作逐步失去了其在交流中的主导作用,退化成语言的辅助机制。
⑤相对于语言学家的解释,心理学家则认为人类触摸面部的现实意义是调节情绪,减少心理压力。
⑥英国杜伦大学芮斯兰德教授利用超声波扫描技术研究了怀孕24﹣36周的准妈妈,研究发现,触摸面部和调节情绪有关,心理压力较大的孕妇其体内胎儿会更多地呈现触摸自己面部的姿势。美国迈阿密大学的神经学家指出,由于脸部生有大量的神经末梢,触摸面部皮肤会刺激神经活动,从而导致人体激素水平的变化,进而降低压力和焦虑带来的负面情绪。由此可见,人们之所以会在不经意间摸自己的脸,实际上是在调节情绪,使自己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⑦人与动物的一个显著差异就是人类拥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既独立于周边的环境,也独立于他人。研究发现,部分高级哺乳动物也拥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大象,猩猩、狮子等动物在照镜子时可以区分镜子中的自己和镜子中的其他同类个体。有学者认为,人类触摸自己面部的表现正是源于这种自我意识的反应。
⑧人类有一套心理机制保护自我意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触摸自己的身体是最简单、直接的提升自我意识的方法。有研究发现,人在群体中比独处的时候会更多地触摸自己的脸、胳膊和头部,这固然是因为人们更在意社交场合下自己的仪容,但群体也是影响和降低自我意识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在群体中人会下意识地触碰自己的身体。这种行为可以产生心理暗示作用,提升自我意识,不容易在茫茫人海中迷失自我。
⑨当我们下一次出门注意到自己或他人触摸面部的这个动作时,体会或许会更多吧。
(选自《百科知识》2020.05A,有删改)
(1)文章开头从人们习惯于摸自己的脸这种生活现象谈起,有何用意?
(2)第③段画线句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第⑦段加点字“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
(4)请依据文章内容解释下列材料中的实验现象。
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古安伍德教授让14名成年人参与到一个有关工作记忆的任务中。每一个参与者必须在5分钟内记住若干个光点在一个平面中的位置。在实验过程中,参与者会随机受到高频噪声的干扰。实验结果发现,当出现噪声时,参与者触摸面部的动作比不出现噪声时显著增多。
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选段一 他的车也不讲究了,什么新车旧车的,只要车份儿小就好。拉上买卖,稍微有点甜头,他就中途倒出去。坐车的不答应,他会瞪眼,打起架来,到警区去住两天才不算一回事!独自拉着车,他走得很慢,他心疼自己的汗。及至走上帮儿车,要是高兴的话,他还肯跑一气,专为把别人落在后边。在这种时候,他也很会掏坏,什么横切别的车,什么故意拐硬弯,什么别扭着后面的车,什么抽冷子搡前面的车一把,他都会。
(节选自《骆驼祥子》)
选段二“别人为求一个新的职位是怎么做的呢?想来他们是去求助于亲友。我没有亲友。有许多人也没有亲友,他们必须自己去找机会,自己帮助自己,那他们靠的是什么办法呢?”我回答不上,我找不到现成答案。因此我强令我的脑子去找出一个答案来,而且要快……准是有位好心的仙女,趁我不在床上的时候,把我急需的好主意放在了我的杭头上。因为我刚一躺下,它就自然而然地悄悄来到了我的脑子里:﹣﹣“凡是求职的人总是登广告,你一定要到《╳╳郡先驱报》上去登个广告。”
(节选自《简•爱》)
(1)选段一中的“祥子”已经变成了一个怎样的人?
(2)选段二中的“简•爱”想登广告求一个什么新的职位?
(3)联系两部作品,简要分析“祥子”和“简•爱”对待命运的态度有何不同。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信念
谢松良
我清楚地记得,城郊几间厂房失火,我和战友们出警去灭火,后来发生了爆炸,强大的气流冲击下,我什么都不知道了……
灾难中我能幸存下来,是因为爆炸时我被气流推倒在墙脚下,楼房倒塌时,坚硬的墙体和崩塌的楼面形成一个狭小的“救命三角”,为我挡住了其他重物的冲击,让我有机会体验“活死人”是怎么回事。
我的内心复杂而沉重,不知道还能否从这里活着出去,不由地想到了女朋友佟佟,我们是在消防支队与地方联谊时相识的,她外表靚丽气质娴雅,以她的条件,找一个比我优秀的男人不在话下,可她不顾家人的反对,最后选择了我。
佟佟,对不住了,以前我出警回来,你总是说很担心我的安危,每次我都那么漫不经心,还笑你小孩子气。现在,危险真的来了。
不久,我听到一阵隆隆的雷鸣声,废墟的粉尘在暴雨的冲刷下纷纷遁形。我的脸上、耳朵里的粉尘被雨水冲干净了,就连挤压我的碎石也冲走了不少。我躺在湿漉漉的废墟里,和暴雨前干渴难耐相比,情况要好些了。
但一阵微风吹来,一股难闻的腐臭味儿让我恶心,甚至有吐的冲动,可惜我已经没有力气让胃抽搐了,只能干咳几声算是抗议。
我陷入了昏迷。迷迷糊糊中,我被引领到童年的时光里。
幼小的我喜欢跟着爷爷去山林里采摘蘑菇。深山老林里,每当看到锈迹斑斑的头盔或者腐烂的枪架子,爷爷就把采摘蘑菇的事忘记了,转而专心地收拾那些烂铜破铁。有时,我们还会遇到尸骨,爷爷就会停下来,对着它先立正后敬礼,然后把散落的骨骸收集起来挖坑深埋,并做好标记。当时我还小,但也知道爷爷是名抗日老战士。
后来,我考上了消防指挥学院,在完成学业之后,服从组织安排成为一名消防战士。消防工作有危险,但爹妈不反对我的选择,当过兵杀过日本鬼子的爷爷更是支持和鼓励我,使我树立了克服困难和挫折的信心,脚踏实地一步步走过来。
随着光线渐渐变暗,又一个黑夜来临,也是在这时,一阵重型机械的轰鸣声从废墟外渐次传来,我有点儿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激动起来……
在医院重症监护室待了几个月出来,一个消息让我无比感动,竟然是闻讯赶来的爷爷率先发现了我的藏身处,我能够获救,他功不可没;另一个却是个不愉快的消息,佟佟竟然和别人订婚了。我以为自己会有泪水和失落,可那段时间我非常坚强。
表彰大会的前一天,有报社记者来采访,她问我在当时那种环境里,活下去的信念是什么,我说是两个人,因为我不能让爷爷和佟佟以后见不到自己。
记者接着问:“佟佟是你女朋友吧?”
“曾经的。”我微笑着回了她。
“她最终还是离开了你,是吗?你不记恨她?”记者感到有些意外。
“不恨,因为她也是我的信念。”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小说交代了事故发生后当时境况的艰危,生动而细致地刻画了“我”的心理活动。
B.所谓“有机会体验‘活死人’是怎么回事”,这是“我”对身处危境的自我调侃。
C.小说中“重型机械的轰鸣声从废墟外渐次传来”,正面写出营救工作的张弛有度。
D.小说中的“爷爷”具有坚韧的意志力,坚信他的孙子即使在绝境中也会坚持到底。
(2)小说中插叙“我”的一段“童年的时光”,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信念”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