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4分)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日:“缚者曷为者也?”对日:“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日:“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使楚》)
【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 ①景公:齐国国君。 ②霁:天放晴。 ③陛:皇宫的台阶。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或短语。
(1)吏二缚一人诣王( ) (2)其实味不同( )
(3)圣人非所与熙也( ) (4)寡人反取病焉( )
(5)公被狐白之裘( )将甲、乙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齐人固善盗乎? 译文:
(2)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译文: 甲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答: 甲乙两文中的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选其中的一人,略作评析。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末,病疽背卒。
(选自《新唐书》)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②会故人至,剧饮欢甚。
阅读《小石潭记》中的几段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下面哪一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几项不相同?
A.其岸势犬牙差互 |
B.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
C.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 |
D.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
选文语言生动,极好地突出了景物的特点,请以“斗折蛇行”为例作简要分析。
柳宗元在给朋友的信中曾经写道:“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复不乐。”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书谢御史
吴敏树(清)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珅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曳下奴,笞之。奴曰:“汝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①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②屐③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注:①九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②筇(qiǒng):竹杖。③屐:登山用的鞋。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命卒曳下奴(2)汝敢笞我
(3)假他事削其籍以归(4)先生文章名一时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宠奴常乘珅车以出以中有足乐者 |
B.假他事削其籍以归其真无马耶 |
C.巡城遇之何陋之有 |
D.乃遍游江浙乃密布字印 |
翻译句子。
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选文主要表现了谢御史的什么品格?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阅读《黔之驴》,完成后面问题。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所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⑤,荡倚冲冒⑥,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⑦大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2)稍近益狎
(3)益习其声。 益: (4)乃去翻译下列句子。
(1)慭慭然,莫相知。
(2)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寓言简洁,精炼,往往一字传神,请赏析画线句“窥”的表达效果。
驴子本是无辜的,可最终却被老虎所吃。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有哪些?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注释】:耽:极爱好。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 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 哂:讥笑。解释下列划线词(4×1分)
⑴有仙则名()⑵无案牍之劳形()
⑶不营产业 () ⑷欢守志弥固()翻译(2×2分)
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⑵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呢?根据文章内容列出理由。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