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加安全、快捷地测量体温,医疗机构大量采用了非接触式体温计,这种体温计采用了( )
A.压力传感器 | B.声音传感器 | C.红外传感器 | D.生物传感器 |
某半导体激光器发射波长为1.5×10-6m,功率为5.0×10-3W的连续激光。已知可见光波长的数量级为10-7m,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该激光器发出的
A.是紫外线 |
B.是红外线 |
C.光子能量约为1.3×10-18J |
D.光子数约为每秒3.8×1016个 |
以往我们认识的光电效应是单光子光电效应,即一个电子在短时间内能吸收到一个光子而从金属表面逸出。强激光的出现丰富了人们对于光电效应的认识,用强激光照射金属,由于其光子密度极大,一个电子在短时间内吸收多个光子成为可能,从而形成多光子电效应,这已被实验证实。
光电效应实验装置示意如图。用频率为的普通光源照射阴极k,没有发生光电效应,换同样频率为
的强激光照射阴极k,则发生了光电效应;此时,若加上反向电压U,即将阴极k接电源正极,阳极A接电源负极,在kA之间就形成了使光电子减速的电场,逐渐增大U,光电流会逐渐减小;当光电流恰好减小到零时,所加反向电压U不可能是下列的(其中W为逸出功,h为普朗克常量,e为电子电量)
A.![]() |
B.![]() |
C.![]() |
D.![]() |
如图所示是某金属在光的照射下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 )
A.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E |
B.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hν0 |
C.入射光的频率为3ν0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2E |
D.入射光的频率为ν0/2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2 |
已知能使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为ν0,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用频率为2ν0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一定能产生光电子 |
B.当用频率为2ν0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所产生的光电子的动能为hν0 |
C.当照射光的频率ν大于ν0时,若ν增大,则逸出功增大 |
D.当照射光的频率ν大于ν0时,若ν增大一倍,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大一倍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了质子 |
B.玻尔理论能解释氢的原子光谱,不能解释氦的原子光谱 |
C.研究辐射选用黑体的原因是因为它不反射 |
D.中子与质子结合成氘核的过程中能放出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