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
踏青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在这美好的春日里,我们决定去峰峦秀丽的崂山去赏花。
刚走出车门,顿时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花香混合着泥土的芬芳沁人心脾。一路颠簸而感到的疲惫霎时缓解了许多。远处,杏树樱桃树争相开放,好似一幅丹青水墨,大地被渲染得生机勃勃。凝眸观赏,淡淡的粉红色花瓣中掩映着淡黄色的花蕊。有的花朵含苞待放,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则落落大方地完全绽开,供大家欣赏。迎春花也不含乎,个个打起精神咧着嘴吹着小喇叭。迎春花、杏花、樱桃花一片接着一片,连绵不断,令人目不暇接,大饱眼福。
最后,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美丽的地方。隔着车窗,我不禁回头,久久地注视着那树林、山坡,啊,好一个美丽而又灿烂的地方,它带给我难忘的喜悦和快乐。
(1)“沁”字我们不认识,要用 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沁”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渗入或透出;②头向下垂;③往水里放。在“沁人心脾”中应选择第 种解释。
(2)画线句子中“霎时”表示时间很短,表示这样意思的词语还有 、 等。
(3)请用“ ”画出一个比喻句。这样写的好处是: 。
(4)作者在崂山看到了哪几种花?
(5)我们“依依不舍”是因为 。
(6)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美文品读。(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多 谢 西 风
①多谢西风!
②它把后园的桂花一齐吹放了,桐叶的飘零与黄花的憔悴,是诗人的形容词。这里只有花的芬芳,水的澄清,天的庄严纯洁以及一切虫儿的歌唱。
③我曾徘徊池边:那池中的游鱼,三三两两,交头接耳地过去了;戏水的白鹅,清影在波中浮耀,红掌儿翻向青天,年轻的鱼儿怕羞躲了;绿衣仙女似的翠鸟儿,嘤然一声,仿佛是报道晨妆才了;白鹭有时飞到堤边,静悄悄地站着,恰似一个披蓑的钓叟。
④我曾小立断桥:天边彩霞,倒映池塘之中,一片红光似火。我小立断桥,消磨了几度黯淡的黄昏,痴等新月的东升,惊醒了栖鸦之梦。垂杨倦了,桂花在隔院送香,黄橙添盖了颜色,青藤横撑了纤腰,天上的星儿摇摇欲坠。
⑤我曾慢步登楼:郭外的山光,郊外的村庄,遍野的牛羊,浅水湖中,尚有残荷点点——不是残荷,仿佛是落花片片,莫不是荷花又重开了?树叶青青,有如青草之争妍;雁儿阵阵,有如夏云之飞翔;苍烟渺渺,和着轻云袅袅,是谁在那儿吐气如兰?望不断的天边,也有蝶儿成双的飞舞,也有莺儿歌唱,燕子裁衣。
⑥在这可爱的诗境中,平铺了一幅绝妙的图画。我变成了画中的诗人,诗中的画家,变成了灿烂的流霞,变成了明月,变成了并蒂的山花……
(1)本文写的是_____季的景色,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所描写的景物有近景和远景,文中的第______自然段的景物都属近景,第______自然段的景物都属远景。
(3)景物描写有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第④自然段中“垂杨”“桂花”“黄橙”“青藤”本是静态景物,作者将它们都写成了动态,体现这些动态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 _____。
(4)文题和第①自然段中的“多谢”一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多谢西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彩回放。(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 把本段的中心句用“____”画出,再换个说法,使句意保持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段中,对于山中的“朋友”,在称呼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称呼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猜猜淘气的云雀会谈些什么呢?
初读题目时,我以为作者是去山中拜访____________,读了课文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_____________,文章通篇运用了________等修辞方法,充满了童真童趣。
本文作者是,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
。多年写作诗歌约3000首,散文随笔1000多篇,本文就是他的一篇散文。
课外阅读。
盲人手中的灯
一天,老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有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提着一盏灯笼,这是为什么?”
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那是给儿子买的灯。”还有的说:“夜里太冷,他是想取暖吧?”……可能,这些答案都对。但这些年龄不到10岁的孩子都认为盲人提灯一定为自己,所以,他们的答案不免单一。他们没有一个人想到,盲人也许是为了给别人照亮,这样,别人才不会撞上他。盲人心中装着一盏明亮温暖的灯,为别人着想正是他心中的明灯。很多时候,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为什么那么多眼睛好的人在黑夜中往往会相撞?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明灯,手上也不提明灯啊!
(1)这位盲人晚上出门提一盏灯笼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盲人“心中的明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用“____”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