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由此可以估算出该池塘中鲫鱼的密度。后来发现这次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分析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A.捕鱼用的渔网网眼太大 |
B.被标记的鱼放回后有一小部分死亡 |
C.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小 |
D.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 |
棉蚜体形微小,繁殖快,以棉叶组织的汁液为食。某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l0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棉蚜种群的数量 |
B.7月15日的前5天内棉蚜种群的出生率小于后5天 |
C.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S”型 |
D.该棉蚜种群的数量在7月20日达到较大,是消灭棉蚜的最佳时间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染色体组不含同源染色体 |
B.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
C.四倍体水稻的花粉经花药离体培养得到二倍体水稻 |
D.人工诱导多倍体只能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
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时,可用蚕豆花药代替蝗虫精巢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染色体联会 |
B.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是目测估计法 |
C.研究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
D.在“观察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时,设置不同温度梯度的低温进行实验,能确定染色体加倍的最适温度 |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
B.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 |
C.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
D.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 |
人的红绿色盲属于伴性遗传,而先天性聋哑属于常染色体遗传,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聋哑又患色盲的男孩,请推测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几率是( )
A.9/16 | B.3/16 |
C.1/16 | D.1/16或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