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诗中有一个词语直抒作者胸臆,请你指出来并说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
何处。
阅读《宿江边阁》,完成文后各题。
宿江边阁杜甫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注]①大历元年(766)春离开成都的杜甫来到夔州,同年秋寓居夔州的西阁。江边阁、高斋,皆指西阁。②暝色:暮色③次水门:位于水门。高斋,即江边阁。水门,指瞿塘峡口交代诗人宿江边阁所闻的诗句是:。
试析颔联中“宿”“翻”两字的精妙之处。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题目。
赋得春雨送李曹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时。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释:①海门:长江入海处。今江苏省海门县。②浦树:水边的树。③含滋:湿润,带着水汽。④散丝:雨丝。这里比喻流泪。全诗描写了暮雨中的哪些景物?
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清平乐· 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这是一首乡情词,上片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烘托静谧和谐的氛围。下片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这首词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夕次盱眙县①
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肪临孤驿②。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③。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④。
【注释】①次:外出远行进停留的处所。盱眙(xūyí):唐属临淮郡,今属江苏,地处淮水南岸。②淮镇:淮水边上的一个小镇。③山郭暗:日落后山峦昏暗。④秦关:指长安。忆秦关,韦应物是长安人,这里指思乡。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全诗笼罩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尤其是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卜算子
苏轼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①
缺月挂疏桐,漏断②人初静。谁见幽人③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④。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①据史料记载,此词为神宗元丰六年(1083)作于黄州。此词为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时所作。②漏断:指夜深。漏,古代计时器。以铜壶盅水,水从壶中漏出,壶中箭上刻度显出时辰。夜深时,漏壶水少,不闻滴漏声,称“漏断”。③幽人:被谪幽居的人。这是作者自指。④省(xǐnɡ):理解,了解。这首词采用了借物寓怀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下面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这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
B.词的下阕尽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其实这只孤鸿就是词人自己。 |
C.“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一句承上启下,其中的“惊”写出了孤鸿的失魂落魄;“恨”写出了孤鸿内心充满缠绵悱恻的悲情,然而世态炎凉,只能自吞苦水。 |
D.这首词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