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遗传学发展史研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A.艾弗里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遗传物质是DNA |
B.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法,推断染色体与基因有明显的平行关系 |
C.摩尔根等运用假说演绎法,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D.克里克等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
将大小、长势相同的某种植物幼苗均分为甲、乙两组,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其它条件相同且不变)。两组植物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6h时,两组幼苗都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失水和根细胞失水 |
B.6h后,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3-,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 |
C.12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 |
D.一般情况下,植物从土壤中吸收K+、NO3-是主动运输,需要根细胞呼吸作用提供ATP |
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植物细胞中,大量水分子经过的结构依次是()
A.质膜、液泡膜、质膜与液泡膜间细胞溶胶、细胞壁 |
B.细胞壁、质膜、质膜与液泡膜间细胞溶胶、液泡膜 |
C.液泡膜、质膜与液泡膜间细胞溶胶、质膜、细胞壁 |
D.细胞壁、质膜、液泡膜、质膜与液泡膜间细胞溶胶 |
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
①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②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③细胞壁的伸缩性大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④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A.①④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2014年)有关细胞内囊泡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内的RNA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质 |
B.蛋白质类激素经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 |
C.细胞器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 |
D.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且不消耗能量 |
下列有关溶酶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断裂形成的 |
B.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己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 |
C.溶酶体在执行功能时伴随着膜组分的更新 |
D.溶酶体的存在使水解反应局限在一定部位,不会破坏整个细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