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先君序略
戴名世
先君讳硕,字孔万,号霜岩,一号茶道人。家世孝弟力田,以赀雄乡里。里中皆称戴氏忠厚长者,县大夫辄尝馈问,以风示县人。
先君为人醇谨,忠厚退让,从不言人过矣。与人交,无畛城①;与人语,辄以为善相劝勉,津津不休,一见之此语,再见之亦此语,有兴起者,辄喜不寐。无老幼贤愚,皆服其长者,不敢犯;犯之亦不校,生平未尝有与人失色失言者。第其艰难险阻,备尝人间苦,不能以告人也。岁甲午,年二十一,补博士弟子。家贫,以授经为业。岁辛丑、壬寅间,始担囊授徒庐江,岁一再归,博奉金以活家口。顷授徒里中,然性不喜家居,辄复客于外。今竟死于外。呜呼,悲哉!
其为文不属草,步阶前数回,即落笔就之,不改窜一字。尤喜诗。诗辞大抵多悲思凄楚之音,凡百馀卷,皆可传诵也。自以荏苒半生,坎坷无一遇,米盐常缺,家人儿女依依啼号,尝曰:“读书积善欲获报,如捕风捉影。如吾等者,岂宜至此!”时形诸感叹。家人唯吾母事之谨,儿子辈妄意他时富贵以娱亲,朝夕定省、甘旨皆缺。
先君卒于陈家洲。洲去县一百四十里,以去岁十月初一日往。先是,先君客舒城山中,夏秋之间治装归矣。忽疮起于足,痛几危,越月始稍稍愈,愈而归。归不复去,以山多峻岭,不可骑,难以徒步也。居无何,足大愈。适吴氏来请,遂去。名世送之郭外,岂知其永诀而遂不复见乎!到洲五十日而卒。先是,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已而诸生知不可起,始使人来报,比至,则已不及待矣。先君居洲未两月,而洲之人皆感动。其死也,皆呱呱而泣曰:“天无眼矣!”呜呼!人莫不有死,而先君客死,早死,穷死,忧患死,此不肖名世所以为终天之恨,没世而不能已者也。
(节选自《戴名世文集》)
[注]①畛城:范围,界限。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世孝弟力田,以雄乡里赀: 资财
B.不敢犯;犯之亦不校:计较
C.自以荏苒半生,坎坷无一遇:待遇
D.此不肖名世所以为终天之恨:遗憾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人交,无畛城生平未尝有人失色失言者
B.岂知其永诀遂不复见乎人莫不有死,先君客死
C.去岁十月初一日往山多峻岭,不可骑。
D.诗辞大抵多悲思凄楚音家人唯吾母事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
B.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
C.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
D.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戴氏家族世代讲究孝悌之义,勤勉劳作,在乡里被人称道。县里的官员常去戴家赠送财物表达问候,借以教诲县邑里的百姓。
B.戴氏家族至戴硕一辈,家道中落,戴硕只能以授徒授经为业,经常在异乡谋生,可是家境依然贫困。
C.戴硕文思敏捷,诗文非常出色,但是科举考试历尽坎坷,所以,常常感到忧伤愤懑,诗文中充满一种凄苦悲凉的情调。
D.先君戴硕在担任私塾教师时因病亡故,死时穷困忧患,又客死他乡。作者借洲人哭“天无眼”,抒发自己对父亲的崇敬、愧悔和悲痛之情。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第其艰难险阻,备尝人间苦,不能以告人也。
                                                                  
②顷授徒里中,然性不喜家居,辄复客于外。
                                                                  
(2)在文章中找出两个表现先君忠厚的例子。(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左传•僖公三十年》
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假如)以乱易整,不武 (易:替代)
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C.共其乏困(供:供给)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
D.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略微)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敢以烦执事②越国以鄙远
B.①郑既知亡矣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①夜缒而出②因人之力而敝之
D.①行李之往来②夫晋,何厌之有?

文言文阅读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姓刘氏。高祖为人,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吏,为泗上亭长。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大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辟仇,从之客,因家焉。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上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箕帚妾。”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亭,止饮,夜皆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妪何哭,妪曰:“人杀吾子。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者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苦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选自《汉书·高帝纪》)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高祖常咸阳徭:服徭役。
B.单父人吕公沛令善:与……交好。
C.吕公者,好人相:帮助。
D.徒多道亡:逃跑。

下面各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皆白衣冠以送之②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
③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④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⑤人乃以妪为不诚⑥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下面各句中的句式与例句中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

A.燕王拜送于庭
B.何厌之有
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高祖有胸襟,有气量,但到了壮年,才当上泗上亭长,他在观看秦始皇出行时,发出了“大丈夫当如此矣”的感慨。
B.沛县的豪绅和官吏们为奉承县令的贵客,都去送礼,高祖向来瞧不起这种做法,所以一个钱也没带,却假称“贺礼一万钱”。
C.吕公善于相面,看到高祖面相后就很敬重他。酒宴结束送客的时候,吕公告诉高祖要保重自己,并愿意把女儿许配给高祖。
D.高祖押送民夫到骊山服役,不少民夫半路逃跑,他估计等到达骊山时民夫将全都跑光,于是他放走民夫,自己也准备逃命。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尤袤,字延之,常州无锡人。少颖异。入太学,以词赋冠多士。绍兴十八年,擢进士第。尝为泰兴令,问民疾苦,皆曰:“邵伯镇置顿,为金使经行也,使率不受而空厉民。漕司输蒿秸,致一束数十金。二弊久莫之去。”乃力请免之。县旧有外城,屡残于寇,颓毁厉,袤即修筑。已而金翁盟,陷扬州,独泰兴以有城得全。后因事至旧治,吏民罗拜曰:“此吾父母也。”为立生祠。
从臣以靖退荐,召除将作监簿。大宗正阙丞人争求之陈俊卿曰当予不求者遂除袤虞允文以史事过三馆问谁可为秘书丞者以袤对亟授之。先是,张栻说自阁门入西府,士论鼎沸,从臣因执奏而去者数十人,袤率三馆上书谏。后说留身密奏,于是梁克家罢相,袤与秘书少监陈骙各与郡。袤得台州,州五县,有丁无产者输二年丁税,凡万有三千家。前守赵汝愚修郡城工才什三, 属袤成之。袤按行前筑,殊自莽,亟命更筑,加高厚,数月而毕。明年大水,更筑之墉正直水冲,城赖以不没。
会有毁袤者,上疑之,使人密察,民诵其善政不绝口,乃录其《东湖》四诗归奏。上读而叹赏,遂以文字受知。除江东淮东提举常平。江东旱,单车行部,核一路常平米,通融有无,以之振贷。
朱熹知南康,讲荒政,下五等户租五斗以下悉蠲之,袤推行于诸郡,民无流殍。改江东提刑。 梁克家荐袤及郑侨以言事去国,久于外,当召,上可之。召对,言:“水旱之备惟常平、义仓,愿预饬有司随市价禁科抑,则人自乐输,必易集事。”
上已属疾,国事多舛,袤积忧成疾,请告,不报。疾笃乞致仕,遂卒,年七十。
(选自《宋史.尤袤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率不受而空民 厉:磨炼
B.城以不没 赖:依靠
C.愿预有司随市价禁科抑 饬:告诫
D.疾饬致仕 笃:沉重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宗正阙/丞人争求之/陈俊卿曰/当予不求者/遂除袤/虞允文以史事过三馆/问谁可为 秘书丞者/佥以袤对/亟授之
B.大宗正阙丞/人争求之/陈俊卿曰/当予不求者/遂除袤/虞允文以史事过/三馆问谁可为 / 以 对/ 之
C.大宗正阙丞/人争求之/陈俊卿曰/当予不求者/遂除袤/虞允文以史事过三馆/问谁可为 / 以 对/ 之
D.大宗正阙/丞人争求之/陈俊卿曰/当予不求者遂除/袤虞允文以史事过三馆/问谁可为 / 以 对/ 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尤袤勇于革除弊政,深得民心。他担任泰兴县令,寻访民生,革除了两个弊政;后来他因公再到泰兴,人们尊称他为父母,立祠纪念他。
B.尤袤正直敢言。张栻说进入西府,大家对此事议论纷纷,几十个人被张栻说免职,尤袤也因率领大家上书劝谏被调离朝廷到台州任职。
C.尤袤遭受诋毁,但他经受住了考验。有人诋毁尤袤,引起皇上的疑心,皇上派人调查他,但百姓却对尤袤赞不绝口,打消了皇上的疑虑。
D.尤袤推行善政,关心国家救灾工作。朱熹推出惠民政策,尤袤予以推行。因梁克家提议,尤袤被召回朝廷,他对皇上提出救灾工作的建议。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金渝盟,陷扬州,独泰兴以有城得全。
(2)袤按行前筑,殊自莽,亟命更筑,加高厚,数月而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胡世宁,字永清,仁和人。弘治六年进士。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
迁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母丧归。服阕赴京。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
迁江西副使。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日:“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宸濠闻,大怒。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李承勋为按察使,保护之。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
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系岁余,言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交章救,乃谪戍沈阳。居四年,宸濠果反。世宁起戍中为湖广按察使。寻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以父忧归。
世宁风格峻整,居官廉。疾恶若仇,而荐达贤士如不及。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坐累废;副使施儒、杨必进考察被黜;御史李润、副使范辂为时所抑,连章荐之。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始以议礼与张璁、桂萼合,璁、萼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诸大臣皆忌之。帝始终优礼不替。
九年秋卒。赠少保,谥端敏。
摘编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七》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B.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C.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D.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弘治,是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祜樘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疏的本意为“疏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
C.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
D.谥,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世宁通晓军事。他的军事才能在流寇攻打沧州时展现出来,流寇攻打沧州七天七夜,沧州城还是没有攻破,最后,流寇被迫撤离。
B.胡世宁疾恶如仇。他为人风格端庄、峻严,任广西太平知府时,太平知州李浚几次三番杀害吏民,掠夺财产,胡世宁率人逮捕了他。
C.胡世宁不畏权贵。他果断揭发宁王宸濠骄横不法和造反的意图,虽遭受迫害,并被关进监狱,也毫不屈服,他最后被谏官营救出狱。
D.胡世宁举贤荐才。即使他举荐的人被罢官,考评中被黜斥,被当时大臣压制,他还是连上奏章推荐,唯恐被举荐的人仕途不通达。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
(2)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

名句名篇默写
(1)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2)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3)扈江离与辟芷兮, 。(屈原《离骚》)
(4)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蒹葭苍苍, 。(《诗经·蒹葭》)
(6)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7)适莽苍者, ,腹犹果然。(庄子《逍遥游》)
(8)忧劳可以兴国, ,(欧阳修《伶官传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