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7分)
材料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给古老的丝绸之路 带来了新的外延与内涵,给中国以及寻求发展的沿途各国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未来。
材料二:世界某区域略图。

(l)A半岛属于____板块,用板块理论解析B海和C山脉的形成。
(2)比较E荒漠和F荒漠形成的原因。与海上丝绸之路相比,陆上丝绸之路在交通运输方面有哪些优势。
(3)分析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太阳光照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A点所在的是 (晨线或昏线)
(2)此时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关系是 ;此图反映的是北半球 (日期)的光照图
(3)此时A点的时间是 ,北京时间是

我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关于“青藏高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通过网络搜索,查阅到下列相关材料:
材料1:“当你在上海、杭州等地享受着温和湿润的海洋季风时,可曾想到,大约在3 000万年前,长江中下游是一片炎热干旱的地区,就像现今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一样。”
——中科院院士李吉均
材料2: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兴趣小组展开了研究。请你参与他们的研究。
(1)请你帮该小组拟定一个研究课题:(写出课题名称)。
(2)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青藏高原隆起的主要原因是
(3)李吉均院士认为“3 000万年前,长江中下游是一片炎热干旱的地区,就像现今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一样”。你是否同意李院士的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
(4)青藏高原的隆起与其周围大气的热力差异形成了冬夏相反的高原季风。根据热力环流形成原理,请你判断材料2中高原季风环流出现的季节:A图表示,B图表示
(5)青藏高原隆起对东砸气候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是高原季风环流方向与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方向一致,两者叠加,使得东业季风环流势力加强;二是青藏高原的隆起,迫使东移南下,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气温降低。
(6)上述研究表明,地理环境具有性,其表现有

根据图中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A、B、C、D分别代表四种植物形态,其中反映骆驼刺特点的是 __
反映荷花特点的是 __,反映热带雨林特点的是 ______
图中可能分布在中亚地区的植物形态有 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中亚地区气候,土壤多呈 ___性反应,植物叶子 ___ 而根系 ___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1分)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3l°N,103.4°E)发生8.0级特大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举世震惊,据专家考证,此次地震是由板块运动引起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的龙门山断裂带,突然错动滑动导致的,专家告诉我们“地震真正的故事记录在岩石和土壤中”。下图是“某地区地层剖面示意图”。

(1)汶川地震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主要是指:板块与板块。两板块碰撞挤压抬升导致了的隆起。(3分)
(2)结合材料,试判断图示地区地质历史上至少发生过几次强烈地震?其判断理由是什么?能否判断每次强震发生的先后顺序?其判断的依据是什么?(4分)
(3)从岩石的分类来看,图中地层中的岩石都是岩。如果该图所示剖面为汶川灾区的某处,科技人员在地质钻探过程中发现甲地层中颗粒物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则说明甲地层形成时的主要外力作用是。(2分)
(4)在图中地表乙处能否进行大型的工程建设?为什么?(2分)

读某区域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判断依据是。甲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6分)
(2)丁地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据图判断,该地吸引游人的自然景观可能是。(2分)
(3)乙、丙两处发现了矿产,是否可能一样?为什么?(4分)
(4)如果要在A、B两处选一处修建水库,以解决甲镇的缺水问题,应建在何处比较合理?。不选择建在另一处的理由是什么?(6分)
(5)简述影响该区域聚落形态呈带状分布的自然条件。(2分)
(6)分析影响图示中铁路选址的原则。(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