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左图为“北半球某地区某时刻地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右图为“某月4~10日气温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左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附近,可能出现右图所示天气过程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①处与④处最大气压差值(P:百帕)可能是( )
A.20<P<30 | B.24<P<25 |
C.29<P<30 | D.20<P<21 |
图中最大气温日较差出现在( )
A.7日 | B.8日 | C.9日 | D.10日 |
下列排序不正确的是()
A.钢铁工业区位指向变化:煤炭→铁矿石→港口 |
B.工业城市形成:钢铁厂→钢铁工业区→钢铁城市 |
C.工业地域形成: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 |
D.工业城市形成:面粉厂→糕点厂→糕点城 |
读下图,判断各题。图中属新兴工业区的是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20世纪50年代以后,图中①工业区开始衰落,下列关于衰落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生产结构单一 | B.劳动力素质下降 |
C.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 D.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 |
从大气环境保护角度,图中③工业区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应布局在城市的( )
A.东北和东南 | B.西北和西南 |
C.西北和东南 | D.东北和西南 |
图中①工业区所在地区,内河航运发达,关于形成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势平坦,水流平稳 | B.水量丰富,变化较大 |
C.经济发达,货运量大 | D.运河沟通,河网稠密 |
下图表示某些工业部门对区位因素(仅考虑原料、能源、劳动力)的依赖程度。判断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工业部门分别可能()
A.炼铝、服装、家具制造 | B.炼铝、制糖、啤酒生产 |
C.汽车、造船、水泥 | D.炼铜、奶制品、制鞋 |
20世纪80年代以来,某钢铁企业考虑运费成本因素,(每炼一吨钢1800年耗煤4吨,铁2吨;1900年耗煤2吨,铁1.8吨;1985年耗煤0.75吨,铁1.3吨),看下图,在布局上最适宜的选择是( )
A.甲地 | B.乙地 | C.丙地 | D.丁地 |
下图是“部分国家铝土矿及铝产量的比重示意图”,回答各题。从工业区位因素来讲,炼铝业属于( )
A.动力导向型 | B.市场导向型 |
C.原料导向型 | D.技术导向型 |
盛产铝土矿但炼铝业欠发达的国家是( )
A.澳大利亚和巴西 | B.美国和加拿大 |
C.牙买加和几内亚 | D.印度和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