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的热带雨林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下图为东南亚地区油棕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回答第下题。
依据资料推断
| A.油棕种植注重社会效益,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
| B.热带雨林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益 |
| C.为保护雨林生态,农业生产宜采用“刀耕火种”的方式 |
| D.经济可持续与生态可持续相互矛盾,不可协调 |
油棕产业链中
| A.油棕种植业属小型自给自足农业 | B.油棕产业链常形成综合性工业地域 |
| C.方便面生产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 D.棕榈油榨取工业宜应靠近原料产地 |
读“北半球某陆地局部图”,图中X、Y为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L为河流,对角线为经线。据此回答55~56题。
若X数值为500米,沿图中经线的地形剖面图是

若X数值为500米,图中Y和A的数值可能是
| A.600 550 | B.600 450 | C.400 550 | D.400 450 |
东京时间2008年6月14日8:43,日本东北地区发生里氏7.2级地震,震源位于地下15km处。日本气象厅此次在部分区域采用“紧急地震速报”系统,为各地居民赢得了数秒不等的避震时间,从而大大减轻了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该图实线为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53-54题:
地震发生的当地地震台网通过“紧急地震速报系统”,为当地居民紧急避险赢得时间约为:
| A.1秒 | B.4秒 | C.8秒 | D.12秒 |
地震发生时,当地在水中潜泳的人会感到:
| A.左右摇晃 | B.上下颠簸 | C.先晃后颠 | D.先颠后晃 |
读图“某半球30°~40°纬度带海陆分布示意图”,回答51~52题。
图中M地和N地的自然带分别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 |
| D.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图中海域洋流中
| A.①海域东岸为暖流 | B.②海域西岸为补偿流 |
| C.①海域洋流方向为顺时针 | D.②海域附近存在季风洋流 |
读“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49~50题。
假如气压变化只和气温有关,图中两条纬线和三条经线的交点中,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
| A.(40°,130°) | B.(40°,140°) | C.(30°,120°) | D.(30°,130°) |
该时间段内,M点:
①偏南风转西北风②风力减弱③天气晴朗④气温降低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图甲、图乙是一个海水淡化的装置,它由一个透明的倒置的漏斗和一个底盘组成(图甲)。首先将海水导入底盘内,然后将漏斗倒扣在底盘上,太阳光透过漏斗来加速内部的海水蒸发,而淡化的水蒸气则会在漏斗壁上凝结成水滴,并顺势流到漏斗四周的凹槽中储存起来。等储存了适量的水之后,把漏斗倒过来,将净化过的海水直接倒入容器即可(图乙)。回答47~48题。
该海水淡化装置运用的地理原理或规律是
|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原理 | B.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
| C.水循环原理 | D.海水运动的规律 |
关于该海水淡化装置的设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玻璃对太阳辐射是透明的,但它的保温作用与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原理是不同的 |
| B.海水蒸发,水汽上升遇玻璃冷却,凝结的水滴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水槽 |
| C.海水蒸发的热量来自于地面上水汽凝结释放的热能 |
| D.该装置的使用不受时空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