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河流域等高线地形图,甲、乙、丙为该河干流沿线三个地区,读图回答下题。下列有关该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迎风坡,夏季降水多 | B.干流由东北流向西南 |
C.地形以平原为主 | D.地势起伏较大 |
该流域早期开发中,植被破坏严重,会导致
A.甲地区河水泛滥严重 | B.乙地区河流含沙量增多 |
C.丙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 D.全流域河流水污染严重 |
下列关于该流域的治理措施,叙述合理的是
A.甲地区修建大坝,改善航运 | B.乙地区修建大坝,调节径流 |
C.丙地区修建大坝,减轻洪涝 | D.全流域梯级开发,保持水土 |
从成因上看,世界最高山峰与世界最深海沟都位于( )
A.两大板块的消亡边界 |
B.两个大陆板块交界处 |
C.两个大洋板块交界处 |
D.板块的内部 |
地理教学中经常用一些示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读图回答题。 图1显示的是沿海山地迎风坡成云致雨的过程,这种降水类型称为()
A.锋面雨 | B.对流雨 |
C.台风雨 | D.地形雨 |
图2显示的是某一自然地理现象的循环过程,该过程为()
A.海陆间循环 | B.海上内循环 |
C.夏季风环流 | D.冬季风环流 |
图3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另一部分代表海洋,图中等值线表示()
A.南半球7月等温线 | B.南半球1月等温线 |
C.北半球7月等温线 | D.北半球1月等温线 |
下图是根据甲、乙、丙三地各月平均气温和各月平均降水量所作的区间统计图,读图完成题。丙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 B.温带季风气候 |
C.热带雨林气候 | D.热带草原气候 |
甲、乙气候在地区上的分布差异是()
A.甲在大陆东岸乙在大陆两岸 |
B.甲在亚热带大陆西岸乙在亚热带大陆东岸 |
C.甲在内陆乙在沿海 |
D.甲、乙同处于温带大陆东岸 |
造成世界淡水危机的自然原因包括()
A.大水漫灌农田 | B.工业使淡水受到严重污染 |
C.沿海地区海水入侵 | D.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不均 |
关于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水占据了地球总水量的96%以上,因而我们大量利用的水资源就是海洋水 |
B.淡水资源的分布是不均衡的,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因此,节约用水是一个地区性的问题,而不是全球性的问题 |
C.河流水、湖泊水是地球上淡水的主体 |
D.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是导致淡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