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地理——旅游地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城市及周边区域图。
该城市为了开发滨海区域,准备建设一大型浴场,你认为 A、B、C、D、E中最合适
的是哪一处,并说明理由。
读图“我国大兴安岭及其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5分,每空1分)
(1)比较甲、乙两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指出:
甲地应为:________ 气候,乙地应为:________气候;
两地降水的明显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
(2)在农业生产方面,山脉以西主要发展________(选择填空)。
A.水田种植业 | B.旱地种植业 | C.草原畜牧业 | D.山地畜牧业 |
(3)山脉东西两侧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差异,显示出陆地自然带的________地带性规律。
读沿东经89°线的地势剖面图,完成下列要求:(7分,每空1分)
(1)A是________盆地,是________温度带,
C是________盆地,是属于我国的第__________阶梯
(2) D为________高原南部的__________江,
夏季易受__________风的影响,降水丰沛
分析有关城市化及产业结构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从各国城市化的实践出发,现代城市化新概念是指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即包含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经济城市化是指城市的财富积累状态,通常以城市建成区内各类生产活动所产生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
(1)读图1中A点可知,在某一历史时期,我国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水
平分别约为_____%和______%。由趋势线可见,我国现代城市化过程中,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相比,发展水平较高的是________。
(2)图1、图2可以显示,总体而言,无论是我国还是英国,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两项指标相比,发展水平始终居高的是______。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和英国相比,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是_____,经济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较大的国家是______。
(3)从图3可以获得发达国家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变化的哪些地理信息?比较图4与图3,可以看出我国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的变化存在哪些不同特点?
(4)通过以上分析,在我国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城市化的进程中,尤其应该关注哪个产业的发展?说明其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我国部分省区老年人口比重(%)图和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图
材料二利用区位联系,建立有内在联系的经济体,借整体的力量来获得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体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的。
(1)习惯上,当一个地区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时,说明该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哪几个省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试分析这些地区老龄化
产生的原因。
(2)以我国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图为依据,分析我国人口分布具有什么特点?十年间其发展的趋向是什么?并分析原因。
(3)分析材料二中省区间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
(4)材料二中,区域内人口承载状况大于2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其人口承载状况将______(变大或变小),试分析其原因。
材料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制造业发展迅速,空间格局变化显著,各省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在全国的位次也在不断变化。我国制造业综合竞争力的评价是从产业实力、获利能力、市场竞争为及外部环境等方面综合考虑。
(1)1985年和2003年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保持前10名省区为较高水平稳定类型,简要说明这些省区较其他省区制造业实力较强的区位条件。
(2)近50年来中国制造业重心总移动趋势为由北向南。2010年某大学经济研究所在其研究成果中提出:制造业重心伴随中国经济重心的变动开始向中西部转移。若此项论断是正确的,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对其重心位移的主要原因加以说明,并列举从事此项研究有可能采用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