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数值,引发了人们和社会对城市空气质量和污染的追问,有人认为PM2.5是人类自己折腾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要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从经济生活角度看,需要( )
①公民要树立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消费理念
②企业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自觉履行节能减排的义务
③唤醒公民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
④政府要加强对企业的宏观调控,强化节能减排的监督和管理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观点中,正确的有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④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A.②③ | B.①② | C.③④ | D.①④ |
文化遗产广受关注,世界各地都有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举措。例如在法国,人们视遗产为生命,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末,公立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法国人举家出动,与文化珍品亲密接触。而在意大利,人们坚持与遗产的消失抗争,该国对文化损毁方面的修复技术在世界都属一流……,这启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作为一名普通公民,应该
A.树立文化自信意识,加大对公益文化基础设施投入 |
B.树立文化自强意识,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C.树立文化自尊意识,对建设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
D.树立文化自觉意识,主动担当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 |
张载:北宋大儒,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概括出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启示我们,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
A.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反对西化、展望未来 |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兼容并包、创新发展 |
C.履行责任、服务大众、继承传统、展望未来 |
D.推陈出新、求同存异、以我为主、引领风尚 |
中国古典文化内涵丰富,寓意深刻,比如:“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同舟共济”语出《孙子 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若左右手。”2014年11月10日,以“上善若水、同舟共济”为主题的APEC文艺演出在北京水立方上演,展现了中国的传统智慧,向世界传递了中国热情和中国力量。这说明我国传统文化
①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展现出广泛包容性
②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其具体内容能因时而变
③需依据时代需要重新解读,从而推动时代发展
④其合理内核具有普遍意义,富于极强的生命力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字有着丰富的内涵,如“扶”的甲骨文(伸手抓持的人),表示一个人伸手搀着另一个人。突出搀援的手。“扶”字出现得这么早,可见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远古社会,人们结伴劳作,人与人相互扶持是必不可少的。这体现了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②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③相互扶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④团结勤劳的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文化中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