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为积极响应“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西部各省要重视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强科学技术的引领,特别是电子信息、国防科技.新材料技术的应用;要优先发展教育,进一步扩大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通过“创意进高校”等活动加大人才开发力度;要保护好西部地区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遗址,着力发展文化、会展、创意、旅游等产业。
材料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贬四国时,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提出从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入手,形成跨区域大合作格局。这表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已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外交战略的高度,体现了中共十八大后中国外交的创新,也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践行合作共赢外交新理念的具体表现。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经济”的知识,说明在西部大开发中重视文化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科二,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正确性。
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日益突出全球理念,倡导全球合作。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为唤起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有关部门发布《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提出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
运用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
2010年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米袋子”“菜篮子”安全。继续实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增加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中央财政拟安排补贴资金1335亿元,比上年增加60.4亿元。进一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1)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米袋子’安全”的原因。
(2)分析“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进一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对农民生产会带来哪些影响。
材料一:2008年10月25日,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纪念日。50年来,在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全区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宁夏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材料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是中央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了全国政协、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以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的。《决定》形成的过程,是充分发扬民主的过程,比较好地集中了各方面的智慧。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简述其内容。
材料一 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例与参加全国人大的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比例的对比:
材料二“感动中国”人物——维吾尔族阿妈阿里帕,从1963年收养邻居家的3个孤儿开始,又先后收养了汉、回、维吾尔、哈萨克4个民族的10余个孤儿。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温暖的关爱没有民族之分,没有偏见之心。如今,逢年过节,不同民族的子女们都会回家团聚,围在老人身边……
(1)从上述材料中,你能感受到我国形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青年学生应该怎么做?
3月15日,即日本“3·11”大地震后的第四天,有关“日本核辐射导致海水受到污染,海盐从此变核盐”以及“碘盐可以预防核辐射”之类的传言开始在网络上出现。网下传播加固了谣言并开始引发恐慌。3月16日,浙江、广东、上海等地的一些居民开始涌入超市抢购食盐。这股恐慌性的购盐潮从东部沿海开始向内陆和中西部地区蔓延,并席卷了中国大部分地区。一时间,人心惶惶。
3月17日下午,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开展市场检查,坚决打击造谣惑众、恶意囤积、哄抬价格、扰乱市场等不法行为”。与此同时,包括北京、江苏、浙江、广东、海南、上海等多地紧急部署稳定市场措施,并陆续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保障食盐供应措施及澄清谣言,恐慌性的抢购风波逐渐被平息。
结合材料,请运用所学的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应如何防止类似风波的再度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