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在河南考察时指出,要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它是相对稳定的状态,实质上是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据此,从下图可以推断出( )
| A.我国经济由繁荣走向衰退 |
| B.我国经济已经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 |
| C.我国经济发展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 |
| D.我国经济从又好又快到又快又好转变 |
今年清明节,千年古都河北省开封市隆重举办“我们的节日——中国开封2010清明文化节”,展现独具开封宋文化特色的清明节俗文化。这为开封市彰显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搭建了一个平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②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③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④是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在西南大旱、玉树地震等抗震救灾中锤炼和升华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中华民族精神:
①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动力
③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支柱
④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2010年7月30日上午,力学之父钱伟长逝世,“三钱”时代成历史回忆(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三钱”用他们的一生告诉我们,一个科学家,只有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智慧,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才能赢得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尊重,才能把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大化。这体现了: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这一主题
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③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的一致性
④知识分子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主体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2010年11月10日,网络热词“给力”登上了《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网络热词成为日常用语,并进入主流官方语言,是语言发展的常有现象,体现了人们对网络文化的尊重,这一材料说明
①文化来自于人民大众,服务于人民大众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③人民大众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网络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方向
| A.③④ | B.①② | C.②③ | D.①④ |
2010年11月12日晚8时整,世人瞩目的亚运会在珠江的海心沙广场拉开帷幕。亚运会开幕式是以“水”为主题。巧妙地表达了广州人乃至中华民族水火都能交融的包容胸怀。大型文艺表演出色地表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广州独特的文化,含蓄地表达了天人合一的主题思想。这表明
①我国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④中华文化是先进的文化
|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