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引起冰川上积累量和消触量的变更,导致冰川物质平衡盈亏、冰面高度和运动速度等变化,最终导致冰川面积增减和末端位置进退。冰川平衡线高度足冰川上年物质积累与年物质损耗相等位兰处的海拔高度。图为天山乌鲁木齐河涯1号冰川变化图。完成各题。1964一1965年到1980一1981年,冰川平衡线
A.高度上升 | B.延伸方向与等高线延伸方向一致 |
C.高度下降 | D.变化方向与等高线数值增加方向相反 |
影响冰川平衡线高度的主导因素是
A.气温 | B.降水 | C.海拔高度 | D.地表形态 |
若某季节冰川平衡线降低,则
A.当地可能为春季 | B.冰川消融较多,末端后退或冰崖变缓 |
C.当地可能为夏季 | D.冰川积累区面积扩大,物质积累为正值 |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南退而移动。图10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
①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
②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
③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
④华北地区干燥少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图中副高所处位置,一般出现的月份是
A.五月 | B.六月 | C.七月 | D.八月 |
我国某湖泊面积2.8km2,海拔高度483m,图9表示湖泊水位变化。据此回答问题。该湖泊最有可能位于
A.青藏高原 | B.西北地区 |
C.华北地区 | D.长江中下游地区 |
引起该湖泊水位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 | B.降水 | C.海陆位置 | D.季风环流 |
图8为我国两大淡水湖。读图回答问题。甲湖面积比上个世纪缩小近一半,其后果是
A.造成上游水土流失 |
B.导致湖泊土地沙漠化 |
C.人口密度减少,城市数量减少 |
D.对河流调节能力减弱 |
乙湖泊周边地区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近年环境问题突出,
治理乙湖的措施是
①大面积退耕还湖,扩大湖泊面积
②增加湖泊网箱养殖面积
③引水入湖,增大湖水的循环和流动
④发展低耗能、低耗资源、技术含量高的产业 ⑤建设污水处理厂
A.①③⑤ | B.①②④ | C.③④⑤ | D.②③④ |
读“我国38°N沿线某地剖面示意图”(图7),回答问题。图7中铁路M为
A.京九铁路 | B.京广铁路 |
C.包兰铁路 | D.成昆铁路 |
平原N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灌溉水源丰富 |
B.降雨充沛 |
C.黑土广布 |
D.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
图6为我国部分地区一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8℃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海岸线 | B.纬度 | C.地形 | D.大气环流 |
昆明和台北纬度位置相近,但温度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有
①地势高低
②距海远近
③寒潮影响
④洋流影响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图中区域种植较多的经济作物有
A.橡胶、棉花、毛竹 | B.苹果、香蕉、茶叶 |
C.茶树、甜菜、油菜 | D.甘蔗、茶叶、油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