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各题。

如果该图为在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E处气温比H处高
B.F处气压比G处低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大气运动的原因和风的受力分析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中右图表示巨蟒出山风景,它是江西三清山标志性景观,海拔1200余米,相对高度128米,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左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结合相关知识完成问题。

形成巨蟒出山风景的岩石属于左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有

A.风力堆积 B.岩浆入侵
C.冰川侵蚀 D.流水堆积

读“北半球大洋环流局部示意图”,回答问题。

流经a处的洋流流向与下列四幅图所示一致的是

下列关于a、b、c、d四处的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处为寒流 B.b处为寒流
C.c处为暖流 D.d处为暖流

c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A.增温 增湿 B.降温 减湿
C.增温 减湿 D.降温 增湿

下面两幅图分别是两条大河的河口图,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展,最终将与河的哪岸相连

下面甲图是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示意图,乙图是EF河段河床剖面示意图,丙图是河流
上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甲图中AB段河流由西北流向东南流,河流在A处水位变化比B处水位变化明显的原因是

A.流域湖泊对河流水量起到调节作用
B.A地降水大大多于B地
C.A地用水量大
D.B地蒸发量大

关于乙图EF河段河床剖面及形成理由描述正确的是
①E岸河床较缓,F岸河床较陡
②E岸河床较陡,F岸河床较缓
③由于地球的自转使河水发生偏转,F岸遭受冲蚀力大
④由于该处河流是弯道,E岸遭受冲蚀力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下列能实现图中①功能的是

A.长江入海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

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

A.① B.④ C.⑤ D.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