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强指数年夏季风偏强,弱指数年反之。左图为东亚1960-1999年陆表和海表温度的距平变化,右图为东亚1960-1999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完成各题。
1960-1999年间,东亚地区( )
| A.陆表温度年际变化总体比海表温度大 |
| B.季风环流越来越显著 |
| C.1999年陆表温度比海表温度高 |
| D.1985年以来陆表与海表温度持续上升 |
根据图示信息推断,1966年和1980年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旱涝情况是( )
| A.1966年北旱南涝、1980年北涝南旱 | B.两个年份南北皆涝 |
| C.1966年北涝南旱、1980年北旱南涝 | D.两个年份南北皆旱 |
图为某气象台发布的墨西哥湾及邻近海区飓风近地面天气形势图。此时降雨集中分布在飓风东北部的主要原因是( )
| A.气流上升速度快 | B.形成锋面雨 |
| C.凝结核多 | D.气温较低 |
下图是2012年4月18日8时~4月19日8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
| A.高压脊控制 | B.锋面活动 |
| C.反气旋过境 | D.热带气旋影响 |
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 )
| A.江汉平原 | B.四川盆地 |
| C.珠江三角洲 | D.长江三角洲 |
湘中地区一般于9月中旬进入秋季(如果连续10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则被认为进入秋季)。读长沙9月中下旬的天气状况图,回答下列小题。
9月15~23日,长沙日温差的大致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别是( )
| A.日温差减小,天气状况 | B.日温差增大,地面状况 |
| C.日温差增大,风力状 | D.日温差增大,天气状况 |
与往年相比,长沙天气异常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夏季风强劲,晴热少雨 | B.副高异常强大 |
| C.直射点北移,太阳辐射加强 | D.亚洲高压异常强盛 |
下图为30°N附近海平面某月气压示意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图中反映季节与下列叙述相吻合的是 ( )
| A.北京日出东南方 |
| B.天山牧民在山麓牧场放牧 |
| C.澳大利亚北部盛行东南风 |
| D.地球公转速度接近最快 |
甲、乙两地自然景观差异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
| A.海陆位置 | B.太阳辐射 |
| C.地形地 | D.大气环流 |
下图示意一年中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变化规律(图中数字为月份与日期)。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导致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黄赤交角的存在 | B.高低纬地区的气压差异 |
| C.地球的自转运动 |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北半球的时间长于南半球的主要原因是( )
| A.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
| B.南极地区的极夜时间长于北极地区 |
| C.北半球的夏半年时间长于南半球 |
| D.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