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中,依次为实验试剂、作用、实验结果,其中不正确的是
A.吡罗红,把DNA染成红色,观察细胞中红色分布在核区域 |
B.健那绿,活细胞染料,把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
C.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验CO2,溶液由蓝→绿→黄 |
D.重铬酸钾溶液,酸性环境下检验酒精,橙色变成灰绿色 |
把蚕豆植株放在湿润的空气中照光一段时间后,取蚕豆叶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先在清水中观察,然后用0.3g/mL的蔗糖溶液取代清水继续观察,结果如图所示。对此现象的推断最合理的是
A.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因失水导致气孔开放 |
B.蔗糖进入保卫细胞后,细胞吸水导致气孔关闭 |
C.蔗糖溶液中的保卫细胞因失水导致气孔关闭 |
D.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很快出现质壁分离自动复原 |
已知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将纯种的灰身和黑身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F1自交产生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取F2中的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5:3 |
B.取F2中的雌雄果蝇自交,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3:1 |
C.将F2的灰身果蝇取出,让其自由交配,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1:8 |
D.将F2的灰身果蝇取出,让其自交,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5:1 |
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
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 |
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 |
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
201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研究囊泡运输机制的科学家。下列有关囊泡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尔基体在囊泡运输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
B.浆细胞中不会发生囊泡运输 |
C.神经递质利用该过程进入突触后膜 |
D.囊泡运输也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且消耗能量 |
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
B.鉴定蛋白质时,应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以后再加入待检组织样液中 |
C.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时常用澄清的石灰水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
D.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