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在的语段,回忆所学过的课文,然后按要求答题。
说实在的,田螺很好看。整个身子,圆乎乎的,被包裹在那个深绿色的硬壳里面。硬壳上,有一道向右施转的沟纹,从头转到尾,越来越密。头部,有个圆锥形的硬壳口,上面覆盖着一层角质的硬片,像道结实而又严密的门户,时刻保护着田螺内部的各种器官。
(1)这段的构段方式是_____________,主要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田螺“奇妙”的外表
其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像道结实而又严密的门户,时刻保护着田螺内部的各种器官”是________句,形象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所见》的最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贾岛反复推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________,________用绚丽的色彩去描绘________,________。
(4)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 ________,又________;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________,________的蝉尾就出来了。整个动作配合得________。
(5)在本册学过的课文中,我最喜欢的课文是 《_______》,因为 ______________
蚂蚁
同学们,你们了解蚂蚁吗?
蚂蚁吃大虫才有趣呢!一群蚂蚁拖来了一条大青虫,到了洞口,怎么也拖不进去。于是,他们就在洞口集合一起会餐了。他们不咬青虫的皮,却专啃青虫的嘴,有的还从青虫的嘴里钻进去。第二天再看,洞口的大青虫就剩下一张皮了。
有的蚂蚁还不怕死!
有一次,在非洲一个旅游景区的山坡上,突然燃起了大火,把一大群蚂蚁团团围住了。人们都替它们惋惜。一个人叹了口气说:“ 火这么大,这群蚂蚁必死无疑!”没想到,这群蚂蚁就像训练有素的士兵一样,顷刻间,迅速围拢在一起,形成一个圆球,迅速地向大火外围滚去。此时,火势越来越猛。火舌把蚂蚁的外围烧得啪啪作响,一股蚂蚁被烧焦的浓重的糊味随风飘来。但是,令人惊异的是,蚁团外围的那些已经被烧焦的,并没有散开,脱离球体,还是紧紧地聚集在一起,蚂蚁自始至终是一个整体,他们在用自己的身体掩护着球体里的同伴,以避免烈火烧到他们的身上。
就这样,蚂蚁不停地从熊熊烈火中滚过,最后,终于掉进了一个小河里,腾起一股巨大的烟雾。
结果,蚁团外围的蚂蚁被烧得体无完肤,但是里圈的蚂蚁们却由于外围蚂蚁的掩护安然无恙,保住了生命。
(1)文章中如果有不认识的生字,使用字典,你该怎样去查?如“避”字,应查( )部,再查( )画。(1分)
(2)请写出“聚集”的两个近义词、两个反义词。(2分)
聚集——近义词( ) ( )
反义词( ) ( )
(3)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的意思来写的?请在句子下面画“—— ”。(1分)
(4)从文中找出四个你喜欢的成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文章中一个打比方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你当时在现场,亲眼看到了这么令人感动的情景,你想对这些勇敢的小蚁说些什么呢?请写几句。
叶
春天是你的童年。在这百花齐放的春天,你悄悄张开了嫩绿的笑脸,每个枝头都有你弱小的身影,你虽然是那么的渺小,但同样也给大自然带来了春的光彩——这就是你,叶。
你渐渐长大,长绿。夏日时你已成年,那茁壮的身躯,像一把巨伞,遮挡阳光,阻挡风雨。你( )默不作声,不像鲜花那样美丽,不像松柏那样傲雪,( )同样受到人们的喜爱。
你的晚年是秋天。看,你已经变得枯黄憔悴了,微风一吹,摇摇欲坠。()你飘然落下,人们( )会把你收集起来,经过加工,文成了很好的农作物生长的肥料……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千千万万个和树叶一样默默无闻为祖国、为别人贡献一切的人。看,马路上那些臂戴红袖章的爷爷、奶奶为维护社会治安发挥着自己的余热;瞧,我们的老师在灯下备课了,她是为了我们才不知疲倦地工作的呀!他们从不知道什么叫做“享福”,只知道为后人“造福”
你的精神使我深深地感到:做人,不能时刻总想着自己,要多为别人想一想。如果,人总是想着自己,那世界怎么会发展,人类怎么会进步呢?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伟大( ) 落后( ) 厌恶( )
瘦弱( ) 强大( ) 索取()
(2)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不但……而且…… 与其……不如……
即使……也…… 虽然……但是……
(3)这篇文章是以第二人称展开叙述的。全文采用了__________的写作方法,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间顺序,赞美了__________的一生。(5分)
(4)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像绿叶一样默默无闻为__________、__________贡献一切的人,他们从不知道什么叫“__________”,只知道为后人“__________”。
我身边的__________就是这样的人,因为__________。
茅以升(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7岁那年,元宵节的时候,家里买了很多灯笼,有圆形的,方形的,还有两个棱柱形的走马灯。走马灯一个挂在墙上,一个挂在堂屋中央。
走马灯像磁石一样把茅以升吸引住了。他仰着脖子、招着头,不眨眼地盯着走马灯。只见走马灯中间有一个轴,轴上有个可以旋转(zhuàn zhuǎn)的小轮子,轴心插上红通通的蜡烛,轮子四周插上彩色的纸人和纸马。蜡烛上方有个能转动的风叶蜡烛点燃以后,热气往上冲,使风叶转动,带动轮子旋转起来,轮子四周的纸人和纸马也飞快地旋转起来了。明亮的烛光把小纸人和小纸马的影子投在灯壁上,像活动的电影一样有趣。
他越看越入迷。一连串的问题,争着往他脑子里挤:小人、小马怎么会转呀?为什么有时候转得快,有时候转得慢呢?……
他好(hǎo、hào)奇地问家里的大人。大人告诉他是蜡烛里的热气熏的。”; 听了回答,茅以升把挂在墙上的走马灯拿下来,“噗”的一声,吹灭了蜡烛,小人、小马越跑越慢,终于停了下来。
那么怎么才能让小人小马跑得快一些呢他又提出一个问题大人告诉他热气大小人小马跑得就快于是,他又拿来一支蜡烛,两支同时点燃。 果然,小人、小马飞一样转起来……
这天晚上,茅以升过得特别高兴。虽然,他不完全懂得走马灯转动的科学道理,但是,走马灯的启示像种子一样撒(sā、sǎ)进他幼小的心灵,引起了他对科学的兴(xīng、xìng)趣,他开始想:科学,多么有意思啊!
(1)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
(2)给文中画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3)给文中带点的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4)用“一”画出文中写茅以升想问题的句子。(2分)
(5)读完此文,你认为茅以升是个怎样的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大荒的秋天(节选)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生活在这里的人,喜欢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1)用“——”画出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
(2)从选文中的 “__________” “__________”两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把大豆和高梁当做人来写,把榛树叶子比作。
(3)“棒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对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看到丰收的景象,从心底感到非常高兴。
B.榛树叶子红得像火,给人燃烧的感觉。
(4)“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想象一下,这里还会有什么宝物,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