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活动小组按下图所示流程由粗氧化铜样品(含少量氧化亚铁及不溶于酸的杂质)制取无水硫酸铜。
已知Fe3+、Cu2+、Fe2+三种离子在水溶液中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下列实验装置不可能用到的是 (填序号)
(2)溶液A中所含溶质为 ;物质X应选用 (填序号)
①氯水 ②双氧水 ③铁粉 ④高锰酸钾
(3)从溶液C中制取硫酸铜晶体的实验操作为 。
(4)用“间接碘量法”可以测定溶液A中Cu2+(不含能与I-发生反应的杂质)的浓度。过程如下:
第一步:移取10.00mL溶液A于100mL容量瓶,加水定容至100mL。
第二步:取稀释后试液20.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过量KI固体,充分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碘单质。
第三步: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用0.05000mol·L-1的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前后共测定三组。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的体积如下表:(已知:I2+2S2O32-=2I-+S4O62-)
滴定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滴定前读数(mL) |
0.10 |
0.36 |
1.10 |
滴定滴定后读数(mL) |
20.12 |
20.34 |
22.12 |
①CuSO4溶液与KI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滴定中,试液Na2S2O3应放在 (填“酸式滴定管”或“碱式滴定管”),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
③溶液A中c(Cu2+)= mol/L。
(9分)分别设计化学实验,用最佳方法证明明矾溶于水时发生的下列变化:
供选用的药品和仪器:明矾溶液、甲基橙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NaOH溶液、酒精灯、半透膜、电泳仪、聚光束仪等。
(1)证明明矾发生了水解反应: 。
(2)证明其水解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 。
(3)证明生成了胶体: 。
、
、
、
为含有相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均由原子序数小于10的元素组成,
有5个原子核。通常状况下,
为无色液体。
已知:
+
+
(1)
的电子式是。
(2)液态
和
的电离相似,都可电离出电子数相同的两种离子,液态
的电离方程式是。
(3)用图示装置制备
并验证其还原性。有下列主要操作
a.向广口瓶内注入足量热
溶液,将盛有铜片的小烧杯放入瓶中。
b.关闭止水夹,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塞好胶塞。
c.待红磷充分燃烧,一段时间后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向烧杯中滴入少量稀硝酸。
①步骤
后还缺少的一步主要操作是。
②红磷充分燃烧的产物与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③步骤
滴入稀硝酸后烧杯中的现象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一定温度下,将1
置于密闭容器中,保持压强不变,升高温度至
的过程中,气体由无色逐渐变为红棕色。温度由
继续升高到
的过程中,气体逐渐变为无色。若保持
,增大压强,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气体的物质的量
随温度
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温度在
-
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温度在
-
之间,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保留1位小数)。
.已知二氧化硫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
(1)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用下图所列各种装置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上述反应所产生的各种产物。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生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填装置的编号)
(3)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①中A瓶的溶液褪色,C瓶的溶液不褪色。A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B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C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装置②所加的固体药品是_______________,可验证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确立装置在整套装置中位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5)装置③中所盛溶液是_______________,可验证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
有甲、乙两位同学根据所学化学知识,设计了由铜和硫酸为原料制取硫酸铜的两种方案:①铜与浓硫酸直接反应,即CuCuSO4。②由Cu
CuSO4,试回答:
(1)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种方案,你认为哪一种方案较合理?
(3)请说明选择合理方案的理由。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根据需要填空。(每空1分,共8分)
物质 |
杂质 |
选用试剂 |
离子方程式 |
NaCl |
Na2SO4 |
||
KCl |
K2CO3 |
||
NaCl |
MgCl2 |
||
Na2SO4 |
NaHSO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