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正方形四角上的四个等量点电荷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ab、cd分别是正方形两条边的中垂线,O点为中垂线的交点,P、Q分别为cd、ab上的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O两点的电势关系为φP=φO |
| B.P、Q两点电场强度的大小关系为EQ<EP |
| C.若在O点放一正点电荷,则该正点电荷受到的电场力不为零 |
| D.若将某一负电荷由P点沿着图中曲线PQ移到Q点,电场力做负功 |
已知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自转周期为T,地球同步卫星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有关同步卫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卫星距地面的高度为![]() |
| B.卫星的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
C.卫星运行时受到的向心力大小为![]() |
| D.卫星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
由于通讯和广播等方面的需要,许多国家发射了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些卫星的
| A.质量可以不同 | B.轨道半径可以不同 |
| C.轨道平面可以不同 | D.速率可以不同 |
“嫦娥二号”是我国月球探测第二期工程的先导星。若测得“嫦娥二号”在月球(可视为密度均匀的球体)表面附近圆形轨道运行的周期T,已知引力常数G,半径为R的球体体积公式V=
πR3,则可估算月球的
| A.密度 | B.质量 | C.半径 | D.自转周期 |
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后,先在“24小时轨道”上绕地球运行(即绕地球一圈需要24小时);然后,经过两次变轨依次到达“48小时轨道”和“72小时轨道”;最后奔向月球。如果按圆形轨道计算,并忽略卫星质量的变化,则在每次变轨完成后与变轨前相比
| A.卫星动能增大,引力势能减小 |
| B.卫星动能减小,引力势能减小 |
| C.卫星动能增大,引力势能增大 |
| D.卫星动能减小,引力势能增大 |
由于通讯和广播等方面的需要,许多国家发射了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些卫星的
| A.质量可以不同 | B.轨道半径可以不同 |
| C.轨道平面可以不同 | D.速率可以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