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下图为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年、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读图回答各题。
据图推测,2000年后,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地带是( )
A.1300米以下地带 | B.1300~1900米地带 |
C.2500米以上地带 | D.1900~2500米地带 |
对该地区1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
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
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
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若F、H同时位于晨线上,则
A.H地昼长将逐渐变短 | B.F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0° |
C.E地日出时地方时约为6时 | D.G地正值夕阳西下 |
图中
A.E地至F地地势逐渐升高 | B.H地日温差小而年温差大 |
C.G地气候特点是雨热同期 | D.G地与H地分属两个大洲 |
下图为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地形区,按其平均海拔高度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
A.① ④ ③ ② | B.④ ① ③ ② | C.① ④ ② ③ | D.④ ③ ② ① |
对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判断正确的是()
A.降水量最大的是甲地 | B.可能有河流流经的是乙地 |
C.年均温最高的是丙地 | D.最适合开挖窑洞的是丁地 |
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区春分日日出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丁 | B.甲丙乙丁 | C.丙甲乙丁 | D.丁乙丙甲 |
有关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地冬季漫长 | B.丁地雨季长,降水丰富 |
C.丙地降水集中夏秋,冬春寒冷干旱 | D.乙地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变率大 |
有关图中四地农业发展着眼点的叙述,正确的是(此题答案有误)
A.甲地改良沼泽地,扩大农耕用地 | B.乙地开发宜农荒地,提高粮食产量 |
C.丙地发展立体农业利于改善环境 | D.丁地因洼制宜发展基塘生产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H经线穿越的我国大地形区有
A.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
B.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
C.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
D.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 |
E纬线穿过的我国省级行政单位有
A.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B.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 |
C.辽宁省、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D.江苏省、河南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 |
读“西宁至拉萨一线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剖面线所在地区的地形特点大致是( )
A.山高谷深,地形崎岖 | B.地面坦荡,沃野千里 |
C.地势高峻,波状起伏 | D.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
夏半年,与拉萨相比,西宁( )
A.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 B.降水较少 | C.气温低10℃以上 | D.白昼较短 |
在农业原料优势的基础上,该地区适宜发展( )
A.纺织工业 | B.造纸工业 | C.地热、太阳能发电 | D.制糖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