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
材料一  政策设计人员选择对西欧的援助,作为美国关注的第一个课题,这并不表明他们忽视其他紧迫和严重的问题,也并非他们毫不考虑从全世界范围协调长期政策的使命。他们这样做只不过意味着,西欧看来是执行长期计划最有效的措施。
──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
材料二 显然,伴随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在1989年11月决定不派前苏联坦克开入东德不断扩大的反政府起重机正在拆除勃兰登堡门前的一段柏林墙非暴力烛光抗议运动,听任象征分隔东西欧“铁幕”的柏林墙倒塌,冷战结束了。前苏联在经济、军事和政治上破产了。
材料三 译注甚至在哈里·杜鲁门领导下的美国与斯大林领导下的前苏联仍作为同盟国进行对德国的战争时,1945年杜鲁门就曾秘密地向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将军下令,准备对前苏联进行先发制人的核打击。华盛顿对于战争的存在没有任何多愁善感,这无非是一门生意,一门表面被温和地冠以“美国世纪”之名,实则是建立无可匹敌的美国统治地位的生意。
(1)材料一中“他们这样做只不过意味着,西欧看来是执行长期计划最有效的措施”中的“措施”有何表现。
(2)两极格局最终以苏联的解体与东欧剧变而告终,美国看似是美苏争霸的胜利者,但历史证明美国也不是两极格局的完胜者,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冷战结束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其学堂之法,约有五要:一曰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西学为用,不使偏废。”“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张之洞在维新变法运动兴起之时所系统阐发的“中体西用”论,其初衷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抵制维新变法,但其“中体西用”论却具有兴西学和保中学的两重性,即在为维护封建旧学张本(指事先为事态的发展作好布置)的同时,也为西学的传播起了促进作用,简单地全部否定“中体西用”论是不公允的。
——刘健清、李振亚《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张之洞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之洞主持撰述《劝学篇》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评价19世纪末张之洞“中体西用”论的影响。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赞曰:王莽始起外戚,折节力行,以要名誉,宗族称孝,师友归仁。及其居位辅政,成、哀之际,勤劳国家,直道而行,动见称述。岂所谓“在家必闻,在国必闻”,“色取仁而行违”者邪?莽既不仁,而有佞邪之材,又乘四父历世之权,遭汉中微,国统三绝,而太后寿考为之宗主,故得肆其奸慝,以成篡盗之祸。……乃始恣睢,奋其威诈,滔天虐民,穷凶极恶,流毒诸夏,乱延蛮貉,犹未足逞其欲焉。
——班固《汉书》
材料二王莽受了一千九百年的冤枉,至今还没有公平的论定。他的贵本家王安石虽受一时的唾骂,却早已有人替他伸冤了。然而王莽确是一个大政治家,他的魄力和手腕远在王安石之上。我近来仔细研究《王莽传》及《食货志》及《周礼》,才知道王莽一班人确是社会主义者。”“王莽实行的五均六管之制,“都是‘国家社会主义’的政策。他们的目的都是‘均众庶,抑兼并’。但当那个时代国家的组织还不够完备,这种大计画的干涉政策,当然不能一是收效。”“可以知道当日的政治家确能了解‘国家社会主义,的精义,六管都是民间的‘公共用具’私人自做,势必不能,若让少数富贾豪民去做,贫民必受他们的剥削。社会主义者所以主张把这种‘公共用具’一切收归社会(或国家)办理。这个意思即是王莽的政策的用意,那是无可疑的了。”“可怜这样一个勤勤恳恳生性‘不能无为’,要‘均众庶,抑兼并’的人,……两千年来没有人替他说一句公平的话!”
——根据胡适《王莽:一千九百年前的社会主义者》(1922年)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班固对王莽及其改制的态度并予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指出胡适对王莽及其改制的态度,分析班固、胡适对王莽及其改制态度差异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英王乔治三世派遣乔治·马戛尔尼勋爵来华访问,并携带了600箱礼物,共19宗、590余件。在当时,外国使者来华,皆被称为“四夷来朝”,须行“朝贡之礼”,马戛尔尼使团也不例外。同时清王朝本着“薄来厚往”的原则,分别赏赐英王及使臣、随员一行丝绸绒、瓷器、玉器及各类工艺品三千多件。具体清单如下:

国别
礼品名目
英国
天文仪器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透镜、气压计等;
工业设备有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和织布机等;
军事装备有众多火炮的巨型战舰模型等
清朝
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茶膏和各色食品等

——以上材料根据网上资料整理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两项关于18世纪末中、英两国社会文化差异的信息,并予以说明。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一种新生的制度创新,它注定是不完善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有明显的传统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痕迹,而这些东西对于一个有过长达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中国来说,对于现代农业生产具有根深蒂固的深远影响,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生产的要求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飞跃,必然要求在承包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一创新要继续保持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同时,实现经营权的平稳和适度集中,维护好集体所有制。
——吴江张艳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研究30年回顾》
材料二 1984年的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承包期应在15年以上;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将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2008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提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
材料三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完善”体现在哪些方面。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不变”与“变”。并说明“不变”的原因。根据材料三指出 “变”的具体措施。

材料一 在绝对意义上,20世纪发生的集体暴力比过去十个世纪发生的还要多。在1900~1999年之间,世界上爆发了250场国际的和国内的新战争。大约1亿人直接死于由政府支持的、由军事单位组织的集体暴力,故而蒂利称20世纪为“暴力的世纪”,霍布斯鲍姆则将1914~1991年人类的历史称之为“极端的年代”。
——摘编自闾小波《从对抗到和解》
材料二 二战结束60年了。虽然这60年中世界并不太平,各种暴力冲突和战争依然在威胁着人类的和平与文明,但大国战争已然远去。……二战的战争规模和破坏能力达到了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规模,二战期间人类军事技术的革命性变革,例如核武器的产生和发展,已然揭示了战争前所未有的文明悖论:如果新的世界大战再度爆发,人类将可能无法从战争的摧残中恢复。
——中国日报网《二战启示:世界和平依然任重道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被称为“暴力的世纪”、 “极端的年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大国战争已然远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