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四国、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被合称为“一带一路”,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反响积极。共建“一带一路”有利于(  )
①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完善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系
②区域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③构建区域经济优势,实现主导世界市场的目的
④平衡区域内各国经济发展,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胡杨树生长在中国西北浩瀚的沙漠中,它扎根深,抗干旱,迎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强。人们赞美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称其为“英雄树”,誉之为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精神象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①可以激发人昂扬的精神状态,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积极的反作用
②可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相对独立性
③可以调动人的精神能量,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特殊决定作用
④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将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向世界奉献了一部奥运史上最华美的乐章。这充分说明()
①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③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
④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温家宝总理在与网民的交流中说:“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总理这段话蕴含的道理是()
①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文化能够推进社会发展
④现代文化主要通过书籍传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06年中国举办的“俄罗斯年”,开展了俄罗斯文化节、教育展、文艺演出等200多项活动,规模前所未有;今年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年”,内容丰富多样,大展中华风采。从文化的角度看,中俄互办“国家年”,是两国()
①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
②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志着两国文化的趋同
③文化上互相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
④文化上互相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体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一论断是基于()

A.文化发展是经济繁荣的基础
B.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C.文化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D.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