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洙,字原叔,应天宋城人。初举进士,与郭稹同保①。人有告稹冒祖母禫②,主司欲脱洙连坐之法,召谓曰:“不保,可易也。”洙曰:“保之,不愿易。”遂与稹俱罢。再举,中甲科。晏殊留守南京,厚遇之,荐为府学教授。召为国子监说书,改直讲。校《史记》、《汉书》,擢史馆检讨、同知太常礼院,为天章阁侍讲。专读宝训、要言于迩英阁。累迁太常博士、同管勾国子监,预修《崇文总目》成,迁尚书工部员外郎。修《国朝会要》,加直龙图阁、权同判太常寺。坐赴进奏院③赛神④与女妓杂坐,为御史劾奏,黜知濠州,徙襄州。徙徐州。时京东饥,朝廷议塞商胡,赋楗薪⑤,输半而罢塞。洙命更其余为谷粟诱愿输者以餔流民因募其壮者为兵,得千余人,盗贼衰息。有司上其最,为京东第一,徙亳州。夏竦卒,赐谥文献。洙当草制,封还其目曰:“臣下不当与僖祖⑥同谥。”因言:“前有司谥王溥为文献,章得象为文宪,字虽异而音同,皆当改。”于是太常更谥竦文庄,而溥、得象皆易谥。尝使契丹,至靴淀。契丹令刘六符来伴宴,且言耶律防善画,向持礼南朝,写圣容以归,欲持至馆中。洙曰:“此非瞻拜之地也。”六符言恐未得其真,欲遣防再往传绘,洙力拒之。及卒赐谥曰文,御史吴中复言官不应得谥,乃止。预修《集韵》、《祖宗故事》、《三朝经武圣略》、《乡兵制度》,著《易传》十卷、杂文千有余篇。子钦臣。
(选自《宋史·韦伦传》,有删节)
【注】①同保:同为一人保荐。②禫:古代丧家脱去丧服的祭礼。③进奏院:一种娱乐场所。④赛神:一种娱乐活动。⑤楗薪:柴草。⑥僖祖:对先帝的尊称。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司欲脱洙连坐之法脱:逃脱 |
B.有司上其最上:上报 |
C.洙当草制草:草拟 |
D.向持礼南朝向:以前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洙命更/其余为谷粟诱愿输者/以餔流民/因募其壮者为兵 |
B.洙命更其余为谷粟/诱愿输者以餔流民/因募其壮者为兵 |
C.洙命更其余为谷粟/诱愿输者以餔/流民因募其壮者为兵 |
D.洙命更其余为谷粟/诱愿输者以餔/流民因募其壮者为兵 |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王洙初仕不顺。少年时聪明博学,学问记忆超过常人。王洙初仕因受郭稹谎称已为祖母服完丧的牵连被取消参试资格。 |
B.王洙受到器重。王洙受到晏殊礼遇,被推荐为府学教授;在迩英阁专读宝训、要言;死后赐谥号“文”。 |
C.王洙政绩突出。王洙曾校订《史记》、《汉书》、参与修订《崇文总目》、修撰《国朝会要》,还曾出使契丹。 |
D.王洙遵从礼制。夏竦去世,赐谥号“文献”与僖祖皇帝的谥号相同,王洙认为不可,因此更改了夏竦的谥号,也因此更改了王溥、章得象的谥号。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坐赴进奏院赛神与女妓杂坐,为御史劾奏,黜知濠州,徙襄州。
(2)时京东饥,朝廷议塞商胡,赋楗薪,输半而罢塞。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送蔡元振序
曾巩
古之州从事①,皆自辟士,士择所从,故宾主相得也。如不得其志,去之可也。今之州从事,皆命于朝,非惟守不得择士,士亦不得择所从,宾主岂尽相得哉! 如不得其志,未可以辄去也。故守之治,从事无为可也;守之不治,从事举其政,亦势然也。议者不原其势,以为州之政当一出于守。从事举其政,则为立异,为侵官。噫!从事可否其州事,职也,不惟其同守之同。则舍己之是而求与之同,可乎不可也? 州为不治矣,守不自任其责,已亦莫之任也,可乎不可也? 则举其政,其孰为立异邪? 其孰为侵官邪? 议者未之思也。虽然,迹其所以然,岂士之所喜然哉! 故曰,亦势然也。
今四方之从事,惟其守之同者多矣。幸而材从事,视其政之缺,不过室于叹、途于议而已。脱然莫以为己事。反是焉,则激。激亦奚以为也? 求能自任其责者少矣。为从事乃尔,为公卿大夫士于朝,不尔者其几邪!
临川蔡君,从事于汀,始试其为政也。汀诚为州治也,蔡君可拱而坐也;诚未治也,人皆观君也。无激也,无同也,惟其义②而已矣,蔡君之任也。其异日官于朝,一于是而已矣,亦蔡君之任也。可不懋欤? 其行也,来求吾文,故序以送之。
注:①从事:官名,州郡长官之僚属,副职,如从事史、从事中郎、别驾从事、治中串等②义:同“宜”,适宜、适当,有分寸。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州从事,皆自辟士辟:征召,聘请 |
B.不惟其同守之同同:相同,一样 |
C.为不治矣治:治理得好,太平 |
D.幸而材从事材:有才能的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如不得其志,去之可也不知太尉之所立如是 |
B.蔡君可拱而坐也侣鱼虾而友麋鹿 |
C.今之州从事,皆命于朝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
D.故序以送之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今之州从事,皆命于朝”所导致弊害的一组是
①士亦不得择所从,宾主岂尽相得哉
②从事举其政,则为立异,为侵官
③迹其所以然,岂士之所喜然哉
④惟其守之同者多矣
⑤反是焉,则激
⑥其异日官于朝,一于是而已矣
A.②③⑤ | B.①②⑥ | C.①④⑤ | D.③④⑥ |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一个州的太守无权征召、聘用从事,一个读书人也不能自由选择他要跟随的太守,则上下级相处不会融洽。 |
B.作者告诫蔡君要明确作为从事的责任,不要激化与上司的矛盾,也不要一味随声附和,做事要有分寸。 |
C.作者认为,在朝廷做公卿大夫的能担负起自己应尽的职责的都少有,更何况这些做州从事的人呢? |
D.文章善于运用对比分析说理,说服力强。如古今聘用方式及其效果的对比,今之从事对待上司或“同”或“激”做法的对比等。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 议者不原其势,以为州之政当一出于守。
译文:
(2) 从事可否其州事,职也。
译文:
(3) 脱然莫以为己事。
译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明察
[明]冯梦龙
非察不神,察非智不精。是以知察之为用,神矣广矣。善于相人者,犹能以鉴貌辨色,察人之富贵寿贫贱孤夭,况乎因其事而察其心?则人之忠倭贤奸,有不灼然乎? 盖非明不能察,非察不显明。察情而天下无冤民,诘奸而天下无戮民,夫是之谓明察。
单县有田作者,其妇饷之。食毕,死。翁姑曰:“妇意也。”陈于官。不胜箠楚,遂诬服。自是天久不雨。许进时官山东,曰:“狱其有冤乎?”乃亲历其地,出狱囚遍审之。至饷妇,乃曰:“夫妇相守,人之至愿;鸩毒杀人,计之至密者也。焉有自饷于田而鸩之者哉?”遂询其所馈饮食及所经道路,妇曰:“鱼汤米饭,度自荆林,无他异也。”公乃买鱼作饭,投荆花于中,试之狗彘,无不死者。妇冤遂白,即日大雨如注。
苏人出商于外,其妻蓄鸡数只,以待其归。数年方返,杀鸡食之,夫即死。邻人疑有外奸,首之太守姚公。鞫之,无他故。意其鸡有毒,令人觅老鸡,与当死囚遍食之,果杀二人,狱遂白。盖鸡食蜈蚣百虫,久则蓄毒。
张昺以进士知铅山县。有卖薪者,性嗜鳝。一日自市归,饥甚,妻烹鳝以进,恣啖之,腹痛而死。邻保谓妻毒夫,执送官,拷讯无他据,狱不能具。械系逾年,公始至,阅其牍,疑中鳝毒。召渔者捕鳝得十斤,悉置水瓮中,有昂头出水二三寸者,公异之,召此妇面烹焉,因出死囚与食,才下咽,便称腹痛,俄仆地死。妇冤遂白。
《神政记》载此事,谓公受神教而然,说颇诞。察狱者自宜留心,何待取决于冥冥哉!——《智囊》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人之忠倭贤奸,有不灼然乎倭:奸诈、奸邪 | |
B.鱼汤米饭,度自荆林度:经过、路过 | |
C.鞫之,无他故鞫:审问、审讯 20080801 |
D.阅其牍,疑中鳝毒牍:医药书籍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狱其有冤乎? /意其鸡有毒,令人觅老鸡 |
B.况乎因其事而察其心 /因出死囚与食 |
C.单县有田作者,其妇饷之 /有卖薪者,性嗜鳝 |
D.焉有自饷于田而鸩之者哉? /公异之,召此妇面烹焉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明察”之方法的一组是
①察人之富贵寿贫贱孤夭②公异之,召此妇面烹焉
③令人觅老鸡,与当死囚遍食之④妇冤遂白,即日大雨如注
⑤察狱者自宜留心⑥遂询其所馈饮食及所经道路
A.①③⑤ | B.①④⑥ | C.②③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善于看相的人,能从一个人的长相神色,看出一个人的富贵或贫贱,长寿或夭折来。同样的,从一个人的行为处事之中,当然也能清楚判断出他是忠直或奸邪,是贤能或愚昧。 |
B.明朝时单县有农夫在田里耕作,他的妻子送食物给他吃,吃完后农夫就死了。于是妇人的公婆于是告到官府。妇人屈打成招,被处决后,上天很久没有下雨。 |
C.有个苏州人出外经商,数年后才回家,妻子杀了老母鸡煮给他吃,这苏州人竟立即死亡。于是公婆向太守告发儿媳妇。姚公审查之后,才使冤狱昭雪。 |
D.张昺任职铅山县时,曾有个卖木柴的人,喜爱吃鳝鱼,吃了十斤鳝鱼后腹痛而死;保长说是卖柴人的妻子毒死丈夫。张昺受神仙指引很快破案了。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察情而天下无冤民,诘奸而天下无戮民,夫是之谓明察。
译文:
(2)夫妇相守,人之至愿;鸩毒杀人,计之至密者也。
译文:
(3)邻保谓妻毒夫,执送官,拷讯无他据,狱不能具。
译文:
翻译下面文言语段
乘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翻译下面文言语段
期行
刘义庆(南朝宋)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下面文言语段划线句子
夫君子之所取远者,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