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按下面要求作文。
在学习生活中,在某些特定的时节、特定的场面,我们经常遇到难忘的人、事或物,发生了一些故事,这一瞬间让我们记忆犹新,常常回味。
请以“难忘那一刻”为题,写作一篇首尾完整、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符合文体要求;③抓住触动人心灵的细节作文。
特别提醒:本次考试作文书写单独计5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作文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命题作文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中国宣纸“轻似蝉翼白如雪”,有着“纸寿千年”的美誉。它轻薄,却能承载文字、文化的厚重;它朴素,却能呈现心灵、精神的绚烂。其实,轻中有重,朴中见华的,又何止宣纸呢?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浙江举办首届最美乡村评选推广活动,每当人们看到电视展播各地新农村的崭新风貌时,会惊奇地发现,有一些原本非常熟悉的山水田园、花草树木,一上了电视,竟然也是如此美丽,令人不禁感叹:平时我怎么就没发现呢?我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钱到远方去观光呢?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作家到一个酿酒的葡萄园参观。
“1994年的葡萄最好,”园主说,“因为那一年的夏天天气干燥,生长的葡萄特别甜。’
“葡萄不怕干死吗?”作家不解地问。
“新藤怕,老藤不怕。因为老藤的根扎得深,能吸到泥土深处的水分。”园主说,“还有,经过好好修剪的新藤也不怕,放任它生长的怕。”
“为什么?”作家问。
“因为叶子长得愈多,藤蔓攀得愈远,需要的水分愈多。所以一干,就受不了了。”园主慢慢地说。
作家陷入了沉思……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1年我国人均读书仅为4.3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和以色列的64本。
材料二
网传日本某管理大师在《低智商社会》中有一段评述:“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不足,人均阅读量少,将可能成为典型的‘低智商社会’。这样的社会就算目前有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未来也很难加入到发达国家的行列。”
材料三
深圳特区报讯深圳将在全国率先为全民阅读权利提供法制保障。“为全民阅读立法,并非是对市民个体阅读内容和阅读行为的强制、增加市民新的义务,而是通过明确和规范政府在全民阅读中的行为,为市民阅读提供更多更好的资源、产品和服务。”
要求:①结合以上材料,请以“阅读”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但不可以“阅读”直接做为作文标题。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最近,“中国式”这3个字以很高的频率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且看:
中国式接孩子——每到放学时间,全国各地中小学门口,家长们开着各式交通工具早早就在翘首以待,秩序之嘈杂如集贸市场。
中国式过马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中国式过节——八月十五,有超过2万名游客和当地居民聚集在三亚大东海的海滩上赏月过节,3公里海滩残留下50吨垃圾。
中国式旅游——在旅游景区随意涂写“某某到此一游”;在越来越多的国人走出国门的同时,许多陋习也被带了出去,使得中国游客在国际上的形象受损。…… ……
越来越多的国人群体性行为被贴上“中国式”标签。面对“中国式”标签的流行,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
读了以上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全面理解材料,请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除诗歌以外),不少于800字,不要脱离材料或材料的含意作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