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①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 ①将:行,流过。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诗人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阅读《论语》中的有关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11.17)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4.7)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16.4)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2.10)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16)
⑴结合上述材料,在孔子看来,要识一个人,至少要看他哪些方面?
⑵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谈谈你对孔子识人的观点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
灞上秋居马戴①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①马戴,生卒年不详,生活于中晚唐之交的动荡年代。前两联诗人所见哪些意象?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简析之。
答:第三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后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试作赏析。
答: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已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本诗写于他被迫辞官,离开北京之时。
诗人用“________”三个字既点出了作者离京的具体时间,同时也通过景物描写烘托映衬了作者的忧伤之情。“落红”本指,此处作者又以此比喻。诗歌的一二句表达了之愁,三四句笔锋一转抒了发之志。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居(其二)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②纪:经营
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了那种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词二首刘禹锡
(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领诗情到碧霄。
(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①人狂。
注 ①嗾,指使狗时发出的声音。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但各有侧重,请从思想内容上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2.这两首诗都提到了春天,那么,作者对“春”的感情评价和“春”的作用是否一致?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