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某二倍体豌豆种群有七对明显的相对性状,基因控制情况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題:
性状 |
等位基因 |
显性 |
隐性 |
种子的形状 |
A-a |
圆粒 |
皱粒 |
茎的髙度 |
B-b |
高茎 |
矮茎 |
子叶的颜色 |
C-c |
黄色 |
绿色 |
种皮的颜色 |
D-d |
灰色 |
白色 |
豆荚的形状 |
E-e |
饱满 |
不饱满 |
豆荚的颜色(未成熟) |
F-f |
绿色 |
黄色 |
花的位置 |
G-g |
腋生 |
顶生 |
(1)如上述七对等位基因之间是自由组合的,则该豌豆种群内,共有 种基因型、 种表现型。
(2)将髙茎、花腋生、白种皮的豌豆与矮茎、花顶生、灰种皮的琬豆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高茎、花腋生、灰种皮的豌豆占27/64,则F2中杂合子的比例为 ,双亲的基因型分别是 、 。
(3)现有各种类型的该豌豆的纯合子和杂合子(单杂合子、双杂合子、多对基因的杂合子等) 的琬豆种子,请设计最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控制琬豆豆荚形状和豆荚颜色的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①实验方案是 。
②预期结果与结论:如出现 ,则控制琬豆豆荚形状和颜色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如出现 ,则控制琬豆豆荚形状和颜色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下图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简略表示。据此回答:
脱分化再分化
①——→②——→③——→④
(1)①表示 _________,它能被培养成为④的根本原因是 。
(2)②表示 ,它与①相比分化程度 ,全能性 。
(3)若想制作人工种子,应该选用(填编号) 。
(4)若①是花药,则④是_________________,继续对其使用 处理可获得二倍体正常植株。
下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阶段示意图。据图及所学的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将特定某物质注入小鼠选育出产生高特异性抗体的细胞骨髓瘤细胞
(1)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大的优越性是。
(2)图示中给小鼠注射的“某物质”,在免疫学上称为,注射该物质的目的是。
(3)动物细胞融合常用诱导剂有。
(4)在选育产生高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时,需进行培养以及专一抗体检验呈反应的检测。
(5)图示过程还需补充的最后一步是扩大化培养:包括和。
(6)用基因工程技术和杂交瘤技术也可大量生产人的单克隆抗体。如:采用“基因敲除术”将小鼠抗体基因“敲除”,代之以人抗体基因,然后用抗原免疫小鼠,再进行杂交瘤技术即可。操作过程中导入人体抗体基因是决定最后能否产生抗体的关键,如何检测小鼠细胞中含有人抗体基因,请写出简单设计思路?
右图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步骤①是 ,最常用的方法是 。
(2)在利用杂种细胞培育成为杂种植株的过程中,运用的技术手段是 ,其中经步骤④形成 ,步骤⑤相当于 。
(3)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目的是获得新的杂种植株。使 能够在新的植物体上有所表现,其根本原因 。
(4)从理论上讲,杂种植株的育性为 。若运用传统有性杂交方法能否实现? 。并说明理由 。
(5)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方法培育作物新品种过程中,遗传物质的传递是否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为什么? 。
在培育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中,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常作为标记基因,只有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细胞才能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生长。下图为获得抗虫棉的技术流程。
请据图回答:
(1)C过程的培养基除含有必要营养物质、琼脂和激素外,还必须加入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对再生植株进行检测,D过程应该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探针。
(3)B过程及其结果体现了质粒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重组质粒导入土壤农杆菌时要用处理,处理后细胞称为,构建重组质粒之后仍然用农杆菌侵染,原因是。
以下是科学家采用不同方法培育良种牛的过程,a-h为操作过程,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试管牛”技术的操作流程是(填字母)。
(2)图中数字标号代表的结构名称是①滋养层②,③,其中(添序号)处的细胞属于胚胎干细胞,形态上体积小,核大,核仁明显,功能上。
(3)d操作的名称是,受体子宫内胚胎发育的过程中,细胞不断分裂,其分裂方式为。图中用到的激素是。
(4)在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应注意,以免影响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5)受体母牛必须和供体牛属于。移植后的胚胎能在受体子宫中存活的生理基础是。
(6)A、B牛的基因型是否相同?